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带凤蝶Papilio polytes(Linnaeu)分布广,数量大,种质资源丰富。本文采用室内人工饲养的方法,对玉带凤蝶卵至成虫的生长发育及活动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3月上旬,玉带凤蝶结束越冬,5月开始进入活动盛期,至9月中旬,成虫发生量下降,11月开始逐渐停止活动,化蛹越冬。蛹附着在寄主枝干或附近其他植物枝干上越冬,越冬蛹历期98~121 d。室内饲养条件下1年发生7代,世代重叠,幼虫蜕皮4次,共5龄。玉带凤蝶的卵白天皆可孵化,9:00~14:00占孵化总量的70.16%。卵经过5℃、10℃处理1 d、3 d后,平均孵化率分别为58.52%、53.70%;经过5℃、10℃处理7 d、10 d的卵,其孵化率明显下降,平均孵化率分别为41.67%、22.59%;而在卵发育天数上,2日龄卵经过5℃、10℃处理后的孵化率最高,平均孵化率分别为50.28%、55.25%。幼虫蜕皮多发生于清晨至中午阶段。室内饲养条件下,30头/箱饲养5龄幼虫成活率最高,化蛹率及羽化率分别达83.33%、94.61%;60头/箱饲养5龄幼虫情况下,化蛹率最低,为76.11%。玉带凤蝶幼虫具有一定的耐饥力。1龄幼虫、2龄和5龄幼虫在完全饥饿状态下的死亡率都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升高,3个龄期的幼虫都在化蛹前死亡。幼虫饥饿状态下的存活历期都随龄期的增加而延长。不同寄主中,脐橙叶饲喂的效果最好。幼虫在发育历期、成活率、蛹重及羽化率各项指标上都优于其他寄主的饲养效果,而在人工条件下采集双面刺叶片饲喂的效果最差,幼虫在5龄前均全部死亡。在室内分别采用5种不同光周期(光暗比为8:16、10:14、12:12、14:10、16:8)对玉带凤蝶幼虫进行处理。其中,12:12光暗比处理下各虫态的生长发育状况最好,其次为光暗比14:10的处理;而光暗比8:16的处理各虫态发育状况最差;随着光照时数的增加,幼虫发育历期逐渐缩短。玉带凤蝶幼虫在9:00~11:00这一时段内化蛹个数最多,占了化蛹总量的57.20%,而在18:00至翌日7:00及12:00~15:00这两个时间段内的化蛹数为0。蛹的羽化多在清晨发生,4:00~6:00这一时间段,占了一天羽化的89.34%,其中又以5:00~6:00这一时段频率最高,而在9:00至翌日凌晨3:00这段时间内的羽化数为0。玉带凤蝶幼虫化蛹时接触面的粗糙、平整程度对蛹的成色有影响。在玻璃培养皿中化的蛹全部为绿色。发育3~5 d的蛹,在5℃条件下的耐低温能力最强;发育7 d的蛹,冷藏15 d后,羽化率仅为3.33%。成虫在翅膀完全展开后便开始活动,活动高峰期为10:00~12:00及17:00~18:00两个时段,成虫活动主要内容是吸食花蜜、交配和产卵。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交尾基本发生在一天当中的9:00~12:00。温度及天气条件对成虫活动具有明显影响。雌成虫除了中午12:00~13:00不产卵外,白天其他时间均能产卵,产卵高峰期在9:00~12:00。卵散产,多产于嫩梢和叶背。在产卵选择上,以柠檬上的产卵量最高,产卵比达到35.29%。不同蜜源、不同颜色对玉带凤蝶成虫的引诱力不同:繁星花Pentas lanceolata的引诱能力最强,占36.00%,水菊Gymnocoronis spilanthoides对玉带凤蝶无引诱作用;红色与橙色的引诱能力最强,分别占43.06%、30.88%,白色的引诱能力最弱,占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