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时期,鸦片战争轰开中国的大门。各方爱国志士眼见列强之贪婪,国家之衰亡,纷纷投入到救国保种的战斗中。翻译西学便是在这场战斗中孕育而生的。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内逐渐掀起了巨大的翻译浪潮。林纾正是这场翻译浪潮中的弄潮儿。他以其优美的文笔,与其口译合作者一共翻译了160余部作品。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伟大变革和进步的时期。“白话文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思想以及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加快了中国前进的步伐。五四时期取得的变革和进步,是晚清时期救国保种的战斗思想的延续和升华,五四时期的文学进程,也无疑受到了晚清前辈的积极影响。其中西学的翻译作品,为五四文学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而“林译小说”的影响,也成为这场新文化运动中一股甘甜的源泉。“林译小说”对五四文学的影响可谓是多方面的,如五四时期“写实主义”,全面“反帝反封建”的思想都是“林译小说”中反帝反封建、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的作品思想的写照。但“林译小说”的另一巨大贡献还在其对外国作品叙事手法的保留,以及他在翻译作品的序言和注释中对其叙事手法的领悟和点评。这一举措,无疑对五四作家学习和应用外国文学的叙事技巧,以及叙事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都是有着重大积极意义的。本文旨在从叙事学的角度,对“林译小说”中几种常见的叙事手法以及五四代表作家作品的叙事手法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展现“林译小说”对五四文学在叙事学方面的影响。论文的第一章介绍了叙事学的定义和历史,并侧重介绍了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以及叙事学在翻译文学中的应用。第二章着重介绍了林纾生活的时代--晚清的历史背景,林纾的意识形态以及“林译小说”的特点。第三章通过展现“林译小说”的贡献以及对五四文学和五四作家的影响,旨在对“林译小说”的代表作品以及五四代表文学家的文学作品,从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两大角度,对这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以窥见“林译小说”对五四时期文学的叙事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