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偏好的博弈实验研究——支配地位、惩罚情境和公平感知对公平偏好的影响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ju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经济人”假设认为个体是理性的,具有纯粹自利偏好,然而近年来的一系列博弈实验证明,个体还具有公平偏好等其他社会偏好,并且会显著影响人们的决策行为。本研究以个体实际金钱分配数目来定义公平偏好、以个体期望金钱分配数目来定义期望公平,通过独裁博弈、最后通牒博弈、第三方博弈实验设置了不同的实验情境,采用2×3的混合实验设计,并选取了认知水平相当的三个区组(高中组、大学组、工作组各90人)来分离被试差异,研究个体在不同的支配地位和惩罚情境下金钱实际分配的行为动机和心理机制。同时本研究通过问卷调研对个体的公平感知进行了测量,探讨了公平感知在影响公平偏好时的调节作用。最后通过访谈分析个体在不同博弈实验中的博弈心理过程。结合实验数据、问卷调查和访谈内容,得出以下结论:  (1)公平偏好与个体期望公平具有显著差异。无惩罚情境下,公平偏好小于期望公平;在第三方惩罚情境下,处于支配地位的人公平偏好大于期望公平,处于接受地位的人公平偏好小于期望公平。  (2)支配地位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是支配地位在直接惩罚情境和第三方惩罚情境下的简单效应显著。  (3)惩罚情境的主效应显著,不同惩罚情境下的个体其公平偏好具有显著差异。  (4)支配地位和惩罚情境在影响公平偏好时交互作用显著。支配者和接受者在无惩罚、直接惩罚和第三方惩罚情境下,个体公平偏好均达到了两两显著。  (5)不同被试类型在不同实验情境下公平偏好不同。高中组被试受到惩罚情境的限制较大,且直接惩罚情境下公平偏好大于第三方惩罚情境;大学组被试在不同的支配地位上也具有显著差异,但是在直接惩罚情境下,支配组和接受组没有达到显著差异;工作组被试的公平偏好最低,大学组公平偏好最高。  (6)公平感知与公平偏好呈正相关,在不同的实验情境中公平感知在支配地位、惩罚情境及其交互作用与公平偏好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研究韩国专门大学与区域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希望以韩国发展专门大学的经验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总装下线了!  激情燃烧的时刻,回眸那挥汗如雨的300多个日夜,心里满满是收获的喜悦。  2014年6月18日,作为中国商飞上飞公司部装车间的一名普通工艺员,同时也是外籍专家Barry Cathey的助理,我成为第一批搬迁到总装制造中心浦东祝桥基地的员工,从此扎根在浦东基地。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到浦东基地,但我依然被现场的一切震撼了。宽广规整的基地,高大方正的建筑,透露着一种
期刊
在我脑海深处总有这样一段记忆,看见大飞机翱翔蓝天的时刻,他们是那样的高兴。  1992年8月8日,中美合作生产的首架MD-83飞机飞往美国,打破了我国大型客机返销国外“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国民用航空工业进入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不会忘记,1992年5月28日的那次会议。时任上飞厂厂长吴作权召集有关单位领导、美方专家在上飞厂二车间(部装车间)开现场会,要求全体职工确保首架MD-83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3Gd1-xTbxSi2O7(x=0.01,0.02,0.04,0.06,0.08,0.1)系列荧光粉.研究了荧光粉的真空紫外-可见发光光谱和荧光寿命,讨论了Tb3+在扭曲八面体结构(标示为G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