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经济人”假设认为个体是理性的,具有纯粹自利偏好,然而近年来的一系列博弈实验证明,个体还具有公平偏好等其他社会偏好,并且会显著影响人们的决策行为。本研究以个体实际金钱分配数目来定义公平偏好、以个体期望金钱分配数目来定义期望公平,通过独裁博弈、最后通牒博弈、第三方博弈实验设置了不同的实验情境,采用2×3的混合实验设计,并选取了认知水平相当的三个区组(高中组、大学组、工作组各90人)来分离被试差异,研究个体在不同的支配地位和惩罚情境下金钱实际分配的行为动机和心理机制。同时本研究通过问卷调研对个体的公平感知进行了测量,探讨了公平感知在影响公平偏好时的调节作用。最后通过访谈分析个体在不同博弈实验中的博弈心理过程。结合实验数据、问卷调查和访谈内容,得出以下结论: (1)公平偏好与个体期望公平具有显著差异。无惩罚情境下,公平偏好小于期望公平;在第三方惩罚情境下,处于支配地位的人公平偏好大于期望公平,处于接受地位的人公平偏好小于期望公平。 (2)支配地位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是支配地位在直接惩罚情境和第三方惩罚情境下的简单效应显著。 (3)惩罚情境的主效应显著,不同惩罚情境下的个体其公平偏好具有显著差异。 (4)支配地位和惩罚情境在影响公平偏好时交互作用显著。支配者和接受者在无惩罚、直接惩罚和第三方惩罚情境下,个体公平偏好均达到了两两显著。 (5)不同被试类型在不同实验情境下公平偏好不同。高中组被试受到惩罚情境的限制较大,且直接惩罚情境下公平偏好大于第三方惩罚情境;大学组被试在不同的支配地位上也具有显著差异,但是在直接惩罚情境下,支配组和接受组没有达到显著差异;工作组被试的公平偏好最低,大学组公平偏好最高。 (6)公平感知与公平偏好呈正相关,在不同的实验情境中公平感知在支配地位、惩罚情境及其交互作用与公平偏好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