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提高寄生虫感染继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2例华支睾吸虫感染继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致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寄生虫感染”为中文检索词,“eosinophilic”、“eosinophilia”、“hypereosinophilic”、“hypereosinophilia”、“parasitic infection”、“parasitization”为英文搜索词在万方、维普、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本文报道的2例均为中年男性患者,因反复活动后气促入院,或同时合并发热、咳嗽、皮疹、乏力等临床症状,血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显著升高(1例嗜酸性粒细胞最高达36.5×10~9/L,另1例嗜酸性粒细胞最高达7.15×10~9/L),可伴C-反应蛋白、血沉升高。肺组织病理、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分类计数、胸水细胞学分类计数、骨髓细胞学及病理均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1例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占50.5%,胸水嗜酸性粒细胞占炎性细胞90%,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占15%,另1例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占12.5%),大便均能发现华支睾吸虫卵,最终确诊为华支睾吸虫感染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患者继发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衰竭,予吡喹酮驱虫、糖皮质激素、输新鲜冰冻血浆、抗感染等治疗,发热、腹胀、腹痛、皮下出血症状缓解,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恢复正常,病情好转。另1例患者予吡喹酮驱虫、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接近正常,病情好转,在激素减量过程中,血嗜酸性粒细胞再度升高(达4.3×10~9/L),并出现肝脏、肾脏、循环系统功能衰竭,最终死亡。(2)文献检索结果:检索1989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符合寄生虫感染继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致多器官损害的英文文献报导10篇,中文文献报导2篇,共报导13例次病人,其中感染华支睾吸虫2例、肺并殖吸虫2例、粪类圆线虫1例、棘颚口线虫1例、蛔虫1例、丝虫2例、血吸虫3例、弓形虫1例。男11例,女2例,年龄在10至86岁之间。嗜酸性粒细胞计数(2.1-33.4)×10~9/L,因浸润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样。7例单独驱虫治疗,有4例好转,3例预后不佳,1例死于心肌梗死,1例死于心脏衰竭,1例心肌纤维化进行性加重。1例单独糖皮质激素治疗,最终死于呼吸衰竭。5例驱虫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均好转。结论:(1)华支睾吸虫感染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累及多个器官罕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可致多器官衰竭、死亡。(2)寄生虫感染继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为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发热,常累及肺脏、肝脏、血液系统。(3)糖皮质激素能迅速降低外周血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缓解临床症状,及时减轻嗜酸性粒细胞对器官功能的损害,建议尽早使用,同时要针对原发病进行驱虫治疗。(4)糖皮质激素的减量过程中,应参考临床症状、炎症指标,动态监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免复发而导致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