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化社会,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知识的创造体系和人才的创造能力。高等院校是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基地,大学生创造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国力。心理健康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本文将对社会创造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探讨。通过对网络资源的检索获得的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和对访谈对象进行深入的访谈的基础上自编了大学生社会创造性问卷。根据两次预测结果对问卷进行修订,从而形成大学生社会创造性正式问卷。并用此问卷调查了大学生社会创造性发展的差异性,考察了大学生社会创造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编制的社会创造性问卷有较高信效度,是测量大学生社会创造性的良好工具。(2)大学生社会创造性是一个多维结构,是由社交创新性、行为适应性、自我认知性、问题情境性、洞察性、亲社会性六个维度构成。(3)大学生社会创造性的发展存在着大学生的性别、专业、年级的差异,其中性别差异对于社会创造性并没有总分上的差异,但在因素三自我认知性、因素四问题情景性上,男生高于女生。因素六亲社会性,女生高于男生。学科差异对于社会创造性的影响在总分上是有显著性差异的,理工科的社会创造性显著高于文科的社会创造性。大学生的社交创新性,自我认知性,亲社会性上有显著的年纪差异,在其他的三个因素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从总分数上来看,各年级差异显著,并且大学生社会创造性是随着年级增长。(4)大学生社会创造性水平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前者可以显著预测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