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行政改革实践的核心取向,围绕这一核心主题各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在财政压力过大、重复建设严重、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的背景下也开始了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探索。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政府逐步打破了传统垄断供给的局面,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和社会力量,且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深化。从总体上来看,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取得的喜人成就: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公共财政提供公共物品的紧张状况;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改善了公共物品的质量,使更多的公民享受到了更丰富、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但是,由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化都建立在高度成熟的市民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而我国因种种历史原因造成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各方面的条件还不太成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致使改革的成效大打折扣。鉴于此,如何在巩固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深化对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认识,认真剖析改革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和原因,深入推动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当前我国在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研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