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微陀螺技术的惯性稳定平台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EMS陀螺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角速度敏感测量元件,与传统的陀螺相比没有高速转子,不存在机械磨损、质心失衡等现象;与光纤陀螺、激光陀螺相比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功耗小的优点,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如何采用低成本的MEMS陀螺惯性元件来得到高精度的角速度敏感值;另一方面MEMS陀螺作为光电惯性稳定平台的测量反馈元件,将四框架两轴的光电惯性稳定平台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稳定控制技术作为另一研究问题。论文对MEMS陀螺系统从可靠性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了对此系统配置的一种方案——虚拟陀螺系统;针对单个陀螺通过采用Allan方差进行随机误差建模,将Allan方差作为一个随机变量,从统计学的角度得到离散情况下的Allan方差的数字统计特征,然后基于Gauss-Markov定理进行辨识得到随机误差项的关键系数,通过仿真验证了此方法的辨识是有效的,同时也验证了得到的Allan方差数字特征是正确的;应用虚拟陀螺技术将阵列陀螺作为一个子系统进行Kalman滤波数据融合,达到对输入角速度的高精度敏感值,虚拟动态滤波器的仿真设计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敏感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建立了两轴四框架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得到了框架系统的控制系统框图。针对稳定平台的跟踪稳定系统的稳定控制回路,着重考虑了低速爬行下的视轴“抖颤”现象并探讨了其原因,在传统PI控制器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补偿器对非线性库伦摩擦进行补偿,仿真结果表明此设计得到的混合控制器不仅能有效的进行了非线性摩擦补偿,而且具有抑制外界干扰的能力和对外界系统参数变化时的所具有的自适应性。
其他文献
随着航天技术的广泛应用,空间攻防等任务对航天器自主导航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以大椭圆轨道为背景,对航天器的自主导航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多种导航方案中
路标识别是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它在智能交通与智能车自主驾驶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现有的路标识别方法有基于路标颜色(间接利用颜色信息:灰度或者色彩向量)的方法和基于路标
本设计来源于北京某公司SC700系列变频器控制系统研发项目。项目要求设计一套基于TI公司的TMS320f2808芯片,软硬件相结合的具有矢量控制功能的变频器系统。本论文工作主要完成该矢量控制系统的主体程序设计。论文首先简要分析和介绍了电机学和矢量控制的相关理论基础,得到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的原理图,然后对空间电压矢量法(SVPWM)中传统的6扇区划分方法提出改进,采用了12扇区划分,使扇区划分更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当今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技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的日益广泛,人们对网络技术的研究也愈加深入。Web服务体系是网络技术的
本文先简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当今容错控制的发展现状做了综述性说明,分析了空间辐射环境对星载控制器的消极影响,介绍了卫星激光通信粗瞄控制系统的原理,为后面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对粗瞄控制系统中的粗瞄控制器和控制电机做了容错研究。通过研究空间环境对粗瞄控制器的结构组成单元的影响,选用模块级双系统冷备份方式进行容错;针对单粒子翻转现象和单粒子锁定现象,分别设计基于三模冗余的软件刷新机制和单
空间机器人执行在轨服务时需要获得目标的精确位置和姿态。目前大部分位姿测量方法都通过寻找目标上的预装标志器或显著特征来获取位姿,然而当预装标志器失效或空间机器人离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客户的增长和一户一表工作的进一步推行,供电企业的抄表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给电力员工抄表带来了诸多阻碍和不便。这迫切需要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探索与
月面返回技术是载人登月任务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针对月面返回阶段中轨道设计、上升轨迹设计、制导与控制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给出轨道设计中相关角度的
高超声速飞行器具有突防能力强,全球快速到达等优点,在军用和民用方面都有着良好的成本效益和巨大的发展前景,成为多年来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充分了解高超声速飞行器国内
随着能源供应紧张、世界环保问题日渐突出,风能正在逐渐取代常规能源以缓解能源危机,风力发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性课题之一。风力发电涉及的问题较多,本文针对风机振动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了风机-塔架耦合振动及叶片倾斜方向/偏航方向振动。首先,研究了风机的基本特性及运行控制方式等基础知识,在分析了风机运行情况的基础上,研究了风机振动的主要原因,并介绍了本文仿真中主要用到的软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