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利合作与引证的高校知识流动研究——以亚洲大学排名前50的中国高校为例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L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动力,高校是新知识的重要来源。知识流动体现了知识的价值,高校知识流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校的科研水平。专利知识作为高校科研产出的重要形式,其流动对于促进高校科学技术交流,推进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中国高校技术知识流动现状,本研究选取经济文化基础相似、科学研究实力较为相近、学术交流频繁的亚洲大学排名前50的中国高校(含中国大陆地区、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技术知识流动水平进行测度。  本研究采用专利分析、引证分析、专家调查法等方法,从专利合作和专利引证两个角度,确定高校技术知识共享、扩散和吸收三个测度维度,并建立了一套技术知识流动测度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研究高校技术知识流动,首先采用该测度指标体系对亚洲大学排名前50的20所中国高校进行技术知识流动指标分析;然后根据指标值对20所高校聚类,总结技术知识流动模式;最后遴选每个模式中的典型高校进行具体技术知识流动行为的分析和特征挖掘。  研究发现,从技术知识流动各维度水平来看,大陆高校的技术知识共享水平整体高于台湾高校和香港高校,但香港高校的技术知识扩散水平和吸收水平整体优于其他地区高校;从技术知识流动综合水平来看,香港地区高校处于领先地位,其次是大陆高校。20所中国高校的技术知识流动模式可分为双向流动合作型、单向流动活跃型和基础发展型三种模式。清华大学作为第一种模式的代表,双向知识流动活跃,校企间的知识流动为主要流动方式,科研成果的市场化需要进一步加强;香港城市大学作为第二种流动模式的代表,单向技术知识流动活跃,呈现知识共享本地化、流动全球化的特点,技术转移频繁;台湾交通大学作为第三种流动模式的代表,技术知识流动欠活跃,流动行为多发生在高校内部。基于以上判断,研究提出大陆地区高校应积极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设立专门的技术知识转移机构等建议,以提高中国高校技术知识流动水平。
其他文献
地震属性技术是把地震资料中隐藏的有用信息提取出来.但是单一地震属性参数往往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将多种地震属性进行融合,综合分析的多属性融合技术应运而生,从而更加精
期刊
学位
学位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与语文教学知识的有机融合,又提供了很好的发散思维的空间,更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功底有积极作用.本文围绕小学语文教学
现阶段,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精神方面的发展,其中书法已经成为人们喜欢的艺术形式.我国在小学阶段开设了书法课程,书法教师不仅仅需要注重书法技巧的传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在海量科技文献环境下提供有效的知识服务,已经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与企业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为此,作为持有海量文献资源的数字图书馆,正在逐步发展为一个全球化的知识引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