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校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hqxx03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而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大学是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而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高校如何应对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学无论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还是在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方面做的都不是很到位。因此,强化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达到建立终身体育馆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问题。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但是目前有关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的界定、优越性和可行性、发展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这些研究对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总体上大都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对我省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尝试提出其发展趋势。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得出如下结论:1、目前我省普通高校的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而且发展不平衡,开展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学校主要是一些综合类大学,还没有普及。而且各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场地等条件还存在不足之处,这表明俱乐部式体育教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有关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概念的研究还没有统一的定论,而且其他相关研究都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发展规律。这表明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自身的理论体系不完善,无法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3、部分高校的项目设置与学生的选项不能很好的吻合。所以各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对项目设置进行调整,并对学生的选项情况进行引导。4、目前,从事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从过去的“应试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其创新精神和意识较差。其知识结构已经落后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5、中青年教师在俱乐部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教授、副教授职称的平均年龄过高,尤其是教授已经趋于老龄化,各职称的平均年龄差别过大。再者,教师队伍的专项比例不够合理,部分休闲、娱乐项目的专职教师比例太小,这表明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师资队伍有待优化。6、有59.96%的男同学和50.79%的女同学对现有的场地、器材不满意,这表明除少数学校外,大部分开展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普通高校场地、器材建设相对落后,不能满足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发展,学校应该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7、俱乐部式体育教学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项目佳绩不断,隔网类项目不断引起更多人群的关注。因此,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与不足,如力量训练方面针对青少年运动员力量
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力量。他们的身心的健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但现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
随着大型体育赛事的日益普及化,密度化,尤其是08北京奥运会的临近,设计出精美而深受大众喜欢的特许商品,以及特许商品经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都变的非常迫切与现实。从国内可查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