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孕期蜕膜NK样细胞特征性分化抗原及杀伤功能变化的动态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妊娠过程中,胎儿作为半同种异体移植物,未被母体排斥,与母胎界面建立的微妙免疫平衡有关,孕期蜕膜免疫微环境的变化尤为关键。其中蜕膜组织中NK样大颗粒淋巴细胞的孕期变化是保证正常妊娠进程的中心环节,有关正常妊娠过程中,母体蜕膜NK样细胞功能变化与其特征性分化抗原及杀伤功能变化之间关系的机制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本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蜕膜NK样细胞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其数量及其特征性分化抗原CD、表面受体NKG2A(抑制性受体)、NKG2D(活化性受体)及胞内杀伤活性物质穿孔素的动态表达。旨在了解母体受孕后蜕膜NK样细胞CD表型转换的发生机制及与子宫内膜局部免疫微环境之间的关系,为揭示妊娠免疫耐受及病理妊娠发病机理奠定实验基础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随机取要求人工流产的正常孕早期妇女20例作为孕早期组。随机取孕13~27周内要求水囊引产或瘢痕子宫行剖宫取胎术的患者20例作为孕中期组,随机取足月剖宫产患者20例作为孕晚期组。随机取正常未孕妇女,均为男方精液异常的不孕患者20例作为未孕对照组。各组妇女均无临床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2临床无菌取材,机械分离细胞法制备内膜及蜕膜非贴壁单核细胞悬液后,用直接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CD3—CD56+NK样细胞,CD16+CD56+杀伤性NK样细胞及CD16—CD56+非杀伤NK样细胞、CD56+NKG2D+ NK样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及CD56+NKG2A+抑制性受体、CD56+perforin+NK样细胞胞内活化标志在正常妊娠各组间的动态表达。3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各组检测指标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后,以One-Way ANOVA方差分析各组内膜及蜕膜组织NK样细胞的数量和表面分化抗原簇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各组NK细胞表面受体NKG2D(活化性受体)和NKG2A(抑制性受体)的表达及其胞内活化标志物穿孔素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正常孕期蜕膜组织中NK样细胞特征性分化抗原的表达1.1 CD3—CD56+NK样细胞的表达与未孕对照组内膜组织中CD3—CD56+NK样细胞百分率(18.08%±4.76%)相比,早孕组、中孕组蜕膜组织中的百分率呈递进性显著增高(分别为38.94%±4.82%,P<0.01;75.55%±6.25%,P<0.01),晚孕组蜕膜组织中的百分率(4.06%±1.26%,P<0.01)显著降低。妊娠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1.2 CD16+CD56+NK样细胞的表达与未孕对照组内膜组织中CD16+CD56+NK样细胞百分率(5.72%±2.11%)相比,早孕组、中孕组蜕膜组织中的百分率无显著变化(分别为5.02%±1.81%,6.03%±1.25%,均P>0.05),晚孕组蜕膜组织中NK样细胞的百分率显著降低(1.40%±0.36%,P <0.01);与未孕对照组内膜组织中NK样细胞CD16+CD56+/CD3—CD56+比率(31.31%±5.63%)相比,早孕组、中孕组蜕膜组织中的比率呈递进性显著降低(分别为12.75%±3.76%,8.01%±1.89%,均P <0.01),晚孕组蜕膜组织中的比率回升至未孕对照组水平(33.05%±4.63%,P >0.05)。1.3 CD16—CD56+NK样细胞的表达与未孕对照组内膜组织中CD16—CD56+NK样细胞百分率(12.36%±2.99%)相比,早孕组、中孕组蜕膜组织中的百分率呈递进性显著增高(分别为33.38%±2.80%,P <0.01;69.52%±6.58%,P <0.01),晚孕组蜕膜组织中NK样细胞的百分率(2.91%±0.94%,P <0.01)显著降低;与未孕对照组内膜组织中NK样细胞CD16—CD56+/CD3—CD56+比率(68.69%±5.63%)相比,早孕组、中孕组蜕膜组织中的比率呈递进性显著增高(分别为87.22%±3.73%,P <0.01;91.94%±1.89%,P <0.01),晚孕组蜕膜组织中的比率下降恢复至未孕对照组水平(66.46%±4.42%,P >0.05)。2.蜕膜组织中NK样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及活化性受体的表达与未孕对照组内膜组织中CD56+NKG2D+NK样细胞百分率(5.53%±0.82%)相比,早孕组、中孕组蜕膜组织中的百分率呈递进性显著增高(分别为12.05%±4.34%,P <0.01;21.46%±0.67%,P <0.01),晚孕组蜕膜组织中的百分率(1.20%±0.36%,P <0.01)显著降低;与未孕内膜对照组内膜组织中NK样细胞CD56+NKG2D+/CD3—CD56+比率(31.33%±5.82%)相比,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蜕膜组织中的比率(分别为30.78%±9.05%,28.53%±1.75%,27.90%±4.00%,均P>0.05)无显著变化。与未孕对照组内膜组织中CD56+NKG2A+NK样细胞百分率(3.76%±0.79%)相比,早孕组、中孕组蜕膜组织中的百分率呈递进性显著增高(分别为8.53%±3.08%,P <0.01;13.55%±0.78%,P <0.01),晚孕组蜕膜组织中NK样细胞的百分率(1.14%±0.36%,P <0.01)显著降低;与未孕对照组内膜组织中NK样细胞CD56+NKG2A+/CD3—CD56+比率(21.54%±4.83%)相比,早孕组蜕膜组织中的比率(21.67%±6.34%,P>0.05)无显著变化,中孕组比率(18.03%±0.82%,P <0.01)显著降低,晚孕组(26.38%±4.04%,P <0.01)显著增高。与未孕对照组内膜组织中NK样细胞CD56+NKG2A+/CD56+NKG2D+比值(0.67:1±0.09)相比,早孕组蜕膜组织中的比值(0.70:1±0.04,P>0.05)无显著变化,中孕组比值(0.62:1±0.20,P <0.01)显著降低,晚孕组(0.94:1±0.23,P <0.01)显著增高。3.蜕膜组织中NK样细胞杀伤功能的检测与未孕对照组内膜组织中NK样细胞CD56+perforin+百分率(4.36%±0.71%)相比,早孕组、中孕组蜕膜组织中的百分率呈递进性显著降低(分别为2.89%±0.49%,P <0.01;3.01%±0.72%,P <0.01),晚孕组百分率有所回升(3.54%±0.91%)但仍低于未孕对照组(P <0.01);与未孕对照组内膜组织中NK样细胞CD56+perforin+/CD3—CD56+比率(24.98%±4.29%)相比,早孕组、中孕组蜕膜组织中的比率(分别为7.42%±0.54%, 3.96%±0.70%,均P <0.01)呈递进性显著降低,晚孕组(85.09%±7.05%,P <0.01)显著升高。结论:1.妊娠子宫蜕膜组织中NK样细胞数量从孕早期开始逐渐升高至孕中期达高峰,随后逐渐降低,同时伴随着胞内穿孔素表达的相应动态变化。2. NK样细胞CD表型的变化,早期以CD16—CD56+占优势,至孕晚期NK样细胞向CD16+CD56+表型转换,有利于孕早、中期对胎儿的保护及孕晚期适时发动分娩而终止妊娠。3. NK样细胞至母胎免疫耐受机制并非通过其表面受体NKG2D、NKG2A发挥主要作用;NK样细胞表面受体NKG2A表达量的减少及NKG2D表达量的增多发挥一定的促进胎盘植入及维持胎儿生长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分离到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和整合子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1存在状况。采用多基因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多重耐药菌株亲缘性分析。方法:1标本来源收集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自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间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老年重症肺炎,颅脑疾病继发感染行有创机械通气患
目的:观察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4例老年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
目的:对比不同补救方法 对Hp感染首治失败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抽选2015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300例Hp感染首治失败患者,回顾分析其资料,以采取的不同补救治
目的: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9月来院治疗的6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利用掷硬币法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参照组用阿莫西林
在临床中,抗生素是常用的药物,具有较好的抗感染效果.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过量应用及不合理应用等,患者产生耐药菌株,降低了整体治疗效果.近年来,抗生素
目的:分析和探讨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胸腹部创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4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采用X线检查,然后采用多层螺旋CT检
目的:探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8年8月-2020年3月我科室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案分为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