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化合物混凝处理微污染水效能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k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针对饮用源水的特点,采用锰化合物作为混凝剂、助凝剂,考察其除浊、除有机物以及对微污染水中磷的去除研究,并与常规混凝剂、助凝剂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同时采用ζ电位分析、BET比表面测定、FTIR光谱分析和XRD等技术对锰化合物表面特性进行表征,初步探讨了锰化合物的混凝及助凝机理,为经济、高效的多功能混凝药剂开发奠定基础。 通过对金属锰及其化合物的分析,得到了七种制备锰化合物的不同方法。用其作为混凝剂对水样进行了混凝沉淀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与硫酸亚铁制备的锰化合物的混凝效果最好,对浊度、有机物和磷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其中对浊度和磷具有极佳的去除效果。其余方法制备的锰化合物作为混凝剂,其沉后效能均不理想,但都显示出了强大的助滤功能。另外以高锰酸钾和硫酸亚铁制备的锰化合物作为助凝剂,考察了其对常规混凝剂硫酸铝、氯化铝、氯化铁和硫酸亚铁的助凝效果,结果表明,其除了具有优异的助凝除浊、除磷作用外,作为助凝剂,可使常规混凝剂的混凝除有机污染效能大幅提高。 界面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制备的锰化合物界面特性相差很大。混凝效能最好的锰化合物界面特性表明,其在纯水体系中的ζ电位零点在pH值8.0左右;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可看出,其为准球型的微小颗粒;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出其除有δMnO2外,还含有一定的铁,大量铁的存在也是其混凝效能良好的原因之一;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存在δMnO2的表面羟基Mn-OH官能团,是锰化合物粒子具有极强的化学吸附活性的结构基础。 结果表明,锰化合物的混凝机理在于在中性的天然水样中能对带负电的胶体颗粒起电中和脱稳作用,另外其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Mn-OH,能形成大分子聚合物,可通过表面配位或其它化学作用与胶体颗粒结合,同时这些聚合物有很强的吸附作用,通过配位、吸附等作用在胶体颗粒之间架桥,发生共沉淀;另外其有强大的比表面积,会产生吸附作用促进混凝过程中大体积絮体的生成,在沉淀过程中加强网捕、卷扫作用,最终达到混凝效果。
其他文献
超高层、大跨度建筑的发展要求提高基础的承载力,为大直径桩的应用与研究提供了契机。大直径桩不但具有很高的承载力和较小的变形,而且还具有使用灵活、计算简洁、施工方便、
学位
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是当前工程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的研究是分析边坡地震稳定性的关键。顺层岩质边坡失稳是最常见的岩质边坡失稳类
柔模流体充填留巷技术是在利用风积砂流体充填采空区的同时,通过设置巷道侧向支挡结构,保留进入巷道,为下一工作面服务。该技术属于无煤柱开采技术,是我国煤矿科技方面取得的
温度应力是引起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开裂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以日照作用产生的温度荷载影响最大,也最难分析计算。迄今为止,各国规范在温度梯度模式的选取上存在较大分歧,我国
在城市中修建隧道时,为了能够有效地限制地表及拱顶沉降,全面保持土层的稳定性,需要在开挖前进行超前预支护加固。大直径管棚预支护作为超前预支护措施的一种,在施工中得到了
桶形基础由于其具有结构形式简单,海上施工安装方便,可以移位重复使用和造价低等特点,在某些领域正在逐步代替传统的桩基础,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对软粘土中的桶形基础,目前
在享受地铁交通便利、快捷、舒适的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地铁建筑既是地下工程,又是公众聚集场所,受到客流量大、运营环境特殊等因素的制约,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往往很难及时有效
岩土工程勘察是规划选址、工程设计、施工和咨询的先行环节和技术基础,是土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数据的形式来体现的,工程图件是这些数据
混凝土作为支护材料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了防护工程中,但由于素混凝土对电磁波的屏蔽性能较差,在核武器或高功率微波武器的打击下,内部的人员和电子设备等会遭到杀伤和破坏。还原铁粉(Reduced iron powder)作为一种电磁介质,具有较好的屏蔽电磁波的能力。跟羟基铁粉相比,还原铁粉价格便宜,适合在防护工程中进行推广和运用。跟导电纤维相比,还原铁粉呈粉末状,能够在混凝土中比较均匀地分布。钢丝网对低频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