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高技术战争中越来越多的飞机将得到广泛应用,飞机战伤的机率也越来越大,要想提高飞机装备的作战生存能力就必须提高其抢修性。而现有飞机装备设计过程中基本上没有涉及抢修性要求和进行抢修性评价。目前我军的飞机装备抢修性能如何,能否适应未来战场需求,都是亟需论证的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飞机战伤抢修性这一新课题进行深入地研究。本课题以部队的“飞机战伤抢修性系统研究”横向课题为背景,以东北大学闻邦椿教授提出的“基于系统工程的产品综合设计理论与方法”框架内的产品设计与评价应用研究为目的,创新性地研究了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及其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并开发设计了飞机抢修性综合评价应用软件系统,将该软件系统成功应用于某型号飞机的抢修性评价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现代机构创新及机械系统动态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编号:50535010)”、“产品和谐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编号:50975045)”、沈阳市机械振动与产品动态设计重点试验室以及我军某部队的大力支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我军飞机战伤抢修性理论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尚未有文献对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进行系统研究的情况,本文搭建了飞机抢修性设计过程的8D总体规划模型,分别建立了各个阶段的具体实施方法和内容,并根据该模型和相关理论进行了某战斗机飞行操纵面抢修性设计过程的实例应用研究。(2)提出并建立了比较系统、完善的具有我军特色的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抢修性设计的理论表达式和1+3+X抢修性设计方法,并以某型飞机起落架的抢修性设计为例,给出了1+3+X抢修性设计方法的具体实施途径。(3)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的评价理论,主要包括:抢修性评价目的、内容和方法及其关联方程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指标的选取与处理方法;抢修性评价的模式;抢修性评价的定性与定量理论模型,为飞机抢修性设计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4)探索了一种新的飞机战伤抢修性评价方法——基于特征的集对分析综合评价法。通过深入分析目前国内外飞机战伤抢修性评价的常用方法和飞机抢修性系统具有诸多不确定性的特点,首次将特征理论、集对分析理论应用于飞机战伤抢修性评价中,运用特征理论解决专家间的分歧问题,保证了评价数据的合理性;运用集对分析理论,有效解决了飞机抢修性评价过程中存在的大量不确定性信息问题,保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同时借鉴现有评价方法的优点,尽量克服其局限性,从多个评价角度对飞机抢修性评价问题进行综合考虑,提出一套较为合理、全面、稳妥的飞机战伤抢修性评价框架——集对分析综合评价框架;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了一种新的飞机抢修性评价方法——基于特征的集对分析综合法,有效解决了飞机抢修性评价的难题。并结合某型号在役飞机的抢修性改进方案进行实例应用,说明了该评价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5)围绕基于特征的集对分析综合评价新方法,建立了配套新理论。主要包括飞机抢修性评价的基本判据和深层次分析理论,以实现对评价结果的深度分析,考察评价结果稳定性和波动性等规律,使综合评价结果能够正确、客观、合理、有效地反映飞机抢修性水平,为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6)开发和设计了一套基于特征的飞机战伤抢修性集对分析综合评价应用软件系统。利用软件工程的建模语言UML对抢修性评价系统的内容进行描述,实现在软件工程层次上的飞机抢修性集对分析综合评价设计。重点设计了一个完整的集成式、智能化的飞机抢修性评价指标支持系统,可充分实现评价指标体系的按需定制和快速拟定,有效解决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拟定难题。(7)最后,利用本文提出的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及其评价的理论方法以及所开发的综合评价系统,对某型战斗机的抢修性设计及评价进行实例验证。验证的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飞机抢修性设计及评价理论与方法是可行的、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