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简便、准确、灵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并能同时测定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浆中尿嘧啶(U)、5,6-二氢尿嘧啶(UH2)、5-氟尿嘧啶(5-FU)、5-氟-5,6-二氢尿嘧啶(5-FUH2)的浓度;分析CRC患者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水平与5-FU稳态血药浓度的关系,同时考察DPD水平、5-FU浓度与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UPLC-MS/MS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Shim-pack XR-C8(2.0mm×100mm,2.2μm);流动相—甲醇-水(9:1,v/v);流速0.3mL·min-1;柱温40℃;血浆样本经乙酸乙酯-异丙醇(10:1,v/v)处理后,10uL进样分析,运行5min。以负离子模式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检测各组分,定量分析离子对(m/z)110.9→42.3(U)、113→42.2(UH2)、129→42.2(5-FU)、131→83(5-FUH2)和188.9→42.3(5-BrU)。2.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CRC患者50例,同时接受mFOLFOX6或FOLFIRI方案化疗,采集外周静脉血并测定U、UH2、5-FU、5-FUH2血药浓度,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单样本K-S验证正态分布,Pearson相关分析DPD水平(DPD-1:5-FU治疗前UH2/U;DPD-2:5-FU治疗后UH2/U;DPD-3:5-FUH2/5-FU)与5-FU血药浓度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DPD水平和5-FU血药浓度与临床资料的关系,采用―χ2检验‖考察DPD水平、5-FU血药浓度与疗效、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建立的UPLC-MS/MS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能够同时测定CRC患者血浆中U、UH2、5-FU、5-FUH2的浓度,血浆中的杂质对血药浓度的测定无干扰。U、UH2、5-FU、5-FUH2分别在1100 ng·mL-1、505000 ng·mL-1、101000 ng·mL-1和1100 n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涵盖了血浆中的预期浓度范围。U、UH2、5-FU、5-FUH2的方法学验证中,提取回收率平均值分别为103.29%、84.63%、102.67%和99.64%;批内和批间的准确度在±15%以内、精密度均<15%,血浆样本稳定性好,符合测定要求。2.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CRC患者共50例,包括男性32人(64%),女性18人(36%),其中44例DPD-1水平经对数转换后呈正态分布,49例5-FU血药浓度、41例DPD-2、49例DPD-3水平呈正态分布。DPD-1、DPD-2水平与5-FU血药浓度呈负相关(r<0,P<0.05),DPD-1与DPD-2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P<0.05),5-FU对U生成UH2的过程有明显抑制作用,对体内DPD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经统计分析DPD-1和DPD-3水平组与临床资料(性别、年龄、TNM分期、方案、剂量)、不良反应(骨髓移植、口腔黏膜炎、腹泻、恶心呕吐)、化疗疗效之间无统计学意义;5-FU血药浓度组与临床资料、化疗疗效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与口腔黏膜炎、腹泻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8.916,P=0.012;χ2=8.556,P=0.014),5-FU>109 ng·mL-1的患者腹泻II级的发生率增高,66109 ng·mL-1口腔黏膜炎III-IV级发生率增高。结论1.本课题建立的UPLC-MS/MS同时检测血浆中U、UH2、5-FU、5-FUH2浓度的方法,高效、灵敏、准确、适用性强。该方法可用于临床研究5-FU的药代动力学、生物等效性和治疗性监测。2.5-FU与U竞争DPD酶的催化位点,对体内DPD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可通过血药浓度比值(治疗前UH2/U、治疗间期UH2/U)的改变反映出来。FU血药浓度>109 ng·mL-1的患者腹泻II级的发生率增高,66109 ng·mL-1口腔黏膜炎III-IV级发生率增高。3.CRC患者使用5-FU时,临床药师应综合考虑患者5-FU浓度、病理、临床症状及联合用药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促进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