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欠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这些地区最大的实情正是经济落后和生态脆弱。尤其在经济转型的冲击下,这些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意识淡薄、技术水平低下、历史欠账繁多,使其环境伦理问题日益凸显。从狭义上说,环境伦理也是环境保护问题的一种,但从深远来看,欠发达地区的环境伦理问题直接导致该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之间差异化的加剧。再加上欠发达地区迫切要求发展的心理,借着肆意的产业技术承接、盲目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无规划的新城镇建设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了一些与环境伦理道德底线背道而驰的、不合法的手段,激化了整个社会不和谐因素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着力解决生态建设中的伦理问题,是摆在每一个欠发达地区政府面前最紧迫的工作问题。环境伦理问题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目前,我国在环境伦理建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期的发展问题上,对经济转型这一特定时期的研究不多。论文立足经济装箱这一特定时期,立足欠发达地区这一特定地点,使研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更具时代现实意义。同时,借此研究以期提高人们对环境伦理失范问题的重视,从而为构建一个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而努力。全文在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后,围绕环境伦理的主题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主线流程探析,从经济转型对环境的冲击现状入手,对目前欠发达地区面临的环境危机进行了论述,并就其根源进行了反思,从而引出环境伦理思想。然后试图在欠发达地区的环境伦理建设需要遵循的环境公平、可持续发展和尊重自然等基本要求的指导下,从欠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伦理失范案例切入,着力揭示其产业技术承接、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新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伦理问题,运用环境伦理思想,剖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中找到可以消除威胁、弥补劣势的环境伦理思路和对策,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