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风险资本发展迅速,联合投资现象也日益增多。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中介,理论上引入联合投资能够改善代理问题,降低外部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提高公司业绩。但是现实中不少风投机构搭便车、粉饰盈余和揠苗助长等机会主义倾向明显,因此这种外部治理效应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还有待检验。本文利用我国A股市场2011-2015年770家IPO公司为样本,从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两个维度考察了联合投资对被投企业绩效的影响。首先,从总体上分析联合投资对被投企业会计业绩和股票市场表现的影响。然后,考察了不同合作模式的联合投资对于被投企业会计业绩和股票市场表现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混合型联合投资中领投机构选择问题和风投机构股权设计问题。 本文研究发现:(1)从总体样本看,联合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IPO当年的经营绩效更差,股票市场表现方面则没有显著区别;(2)从联合投资样本看,混合型联合投资合作模式支持的上市公司IPO当年的经营绩效显著优于其他合作模式的联合投资,但在股票市场表现方面依旧没有差异;(3)外资领投混合型联合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IPO当年的经营绩效显著低于其他类型领投的混合型联合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4)领投机构控制力强的混合型联合投资的治理效应更明显,其对被投企业IPO当年的经营绩效的改善更显著。总结来说,我国风投机构在企业IPO过程中不具备明显的认证效应,所能起到的治理作用也十分有限。但是混合型联合投资由于合作成员背景的不同,使其能够在资源、技能等方面形成互补,进而能够显著改善被投企业经营业绩。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联合投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也丰富了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同时对初创企业引入风投和监管层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