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总结三部分。绪论主要梳理了对文体及“论”体的研究,总结了“论”体不同时期概念的变化和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同时也对近现代学者在文体方面的研究做了整理,对当前关于文体和“论”体的研究做了大致分类,也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总结部分对先秦“论”体文生成的过程进行了总括。 正文部分分为三章,分别从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文本形式对先秦“论”体文的形成进行了阶段性的考察,把握了“论”体文形成的过程,并抓住其主要突出点进行分析。第一章先对“论”字进行了语言学角度的考察,也对“论”字的相关义项进行了总结。接着通过对六经中思维方式的研究,探讨促使“论”体形成的理性思维在六经中的呈现,来说明推动“论”体形成的主要思维在“论”体文成型前已经有很长一段时期以隐性的方式存在于文本之中。第二章主要从行为方式的角度对“论”体进行了研究,把行为方式方面的“论”看成是向文本方式的“论”的过渡阶段。通过分析典籍中的诸子与他人之间的行为和书中议论性的文字,将诸子之“论”总结为五种形态,即议政之“论”、进谏之“论”、论证之“论”、论辩之“论”和评鉴之“论”,也从修辞和策略的角度对诸子之“论”进行了深入分析,接着分析了“论”的行为的特点以及其中存在的缺点,从而确定诸子之“论”在“论”体文的形成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在这其中也确定了“论”的行为的文本趋向。第三章对《苟子》《韩非子》中成型的“论”体文进行分析,以展现出成型的“论”体文的特点,并在风格和章法等方面进行了对比,也对“论”体形成之后的影响进行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