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痕文学的继承与超越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pfl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围绕着宏大叙事与个人悲欢、记忆与遗忘、归罪与释罪三组矛盾关键词对伤痕文学进行论述,承认其对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有所继承的同时,更强调对它们的超越,从而探究充满矛盾与统一的伤痕文学关于人性真实、理性建构和历史深刻反思的真实意义。全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章从宏大叙事与个人悲欢这一组关键词展开。论述了伤痕文学运用个人悲欢凸显宏大叙事,为“人”的丰富展示提供了可能,使得“人性”的复杂及其理性因素在政治主题之下得以昭显。展现了政治与家庭伦理、政治与情爱权以及政治与理性的复杂关系,流露出人性的种种真实。第二章从记忆与遗忘这一组反义词展开,论述伤痕文学倡导遗忘与记忆加强的悖论。伤痕文学通过选择性记忆和光明叙述来促进强制遗忘,与社会意识形态的趋同使得批判力度大为消减。不过,这种强制遗忘也造成了记忆加强,更何况伤痕文学存在的本身意义就是拒绝遗忘。第三章着重分析了伤痕文学的归罪姿态与释罪结果之间的矛盾关系。尽管伤痕文学呈现出归罪的文学姿态,但理想罪和二元对立人物模式却无意中为集体释罪,从而使伤痕文学充满了归罪与释罪的矛盾。更重要的是,此类作品流露出了宝贵的忏悔意识,体现出作家们独立思考的自觉和对人性进行深度透视、超越“限度”的可贵精神。进行文本细读,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揭示伤痕文学矛盾统一的文本特征,探究其显文本和潜文本理解的可能是本论文的一大重点。目的在于说明伤痕文学对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不仅有继承,更存在超越,体现出作家们表达人道主义的坚韧,关注那些以往被文学史经典光环所遮蔽的优秀作品,获得伤痕文学的独特意义和文学价值。
其他文献
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难题,国家选择了在中部地区基础较好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率先开展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
<正> 刑诉法第一○七条规定:“凡是重大的或疑难的案件,院长认为需要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由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怎样执行好这一规定,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中一项
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软件技术与计算机相关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景观设计有了很大的进步,而如何将计算机技
进行公民道德建设 ,首先要找准切入点 ,也就是确定公民道德建设从何入手 ,以什么为原点和基点。公民道德建设涉及一系列的环节和因素 ,主要有教育和管理两个方面。就现阶段的
越南文化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且影响是深层次和多方面的。从儒家文化对越南传统婚俗的影响这一微观角度入手,探讨儒家讲究规范、追求庄重、追求雅正观念对越南文化的影响,
"所有"的真义就是"任意",即可在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中任意选择使用一项或若干项。本文在此基础上就所有权诸基本问题作了全面的阐述,与梁慧星教授和其他一些学者进
本文研究了微量过氧化氢(H2O2)存在提高漆酶催化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反应的影响。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了漆酶/H2O2体系中的O2产生与消耗量。结果表明,H2O
核心力量是指附着在脊柱、腰椎、髋关节和骨盆之间的肌肉和韧带在神经纤维支配下产生的收缩力量,核心力量弥补了传统力量对失衡中力量的控制。对竞技健美操身体姿态的操化动
平均而言,中国属于劳动密集型和废水轻污染产品出口国,出口结构朝资本密集化和清洁化方向转变。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表明,理论上要素禀赋及价格、技术、环境政策和贸易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