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围绕着宏大叙事与个人悲欢、记忆与遗忘、归罪与释罪三组矛盾关键词对伤痕文学进行论述,承认其对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有所继承的同时,更强调对它们的超越,从而探究充满矛盾与统一的伤痕文学关于人性真实、理性建构和历史深刻反思的真实意义。全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章从宏大叙事与个人悲欢这一组关键词展开。论述了伤痕文学运用个人悲欢凸显宏大叙事,为“人”的丰富展示提供了可能,使得“人性”的复杂及其理性因素在政治主题之下得以昭显。展现了政治与家庭伦理、政治与情爱权以及政治与理性的复杂关系,流露出人性的种种真实。第二章从记忆与遗忘这一组反义词展开,论述伤痕文学倡导遗忘与记忆加强的悖论。伤痕文学通过选择性记忆和光明叙述来促进强制遗忘,与社会意识形态的趋同使得批判力度大为消减。不过,这种强制遗忘也造成了记忆加强,更何况伤痕文学存在的本身意义就是拒绝遗忘。第三章着重分析了伤痕文学的归罪姿态与释罪结果之间的矛盾关系。尽管伤痕文学呈现出归罪的文学姿态,但理想罪和二元对立人物模式却无意中为集体释罪,从而使伤痕文学充满了归罪与释罪的矛盾。更重要的是,此类作品流露出了宝贵的忏悔意识,体现出作家们独立思考的自觉和对人性进行深度透视、超越“限度”的可贵精神。进行文本细读,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揭示伤痕文学矛盾统一的文本特征,探究其显文本和潜文本理解的可能是本论文的一大重点。目的在于说明伤痕文学对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不仅有继承,更存在超越,体现出作家们表达人道主义的坚韧,关注那些以往被文学史经典光环所遮蔽的优秀作品,获得伤痕文学的独特意义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