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气压止血带个体化压力设置策略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疼痛的影响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45395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对于个体化止血带压力设置策略研究较多,但何种策略最优,仍需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不同气压止血带个体化压力设置策略组合使用的方法,并对比不同气压止血带策略对于TKA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120例2019年在安徽医科大学阜阳临床学院骨科关节病区行TKA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分为A、B、C、D 4组,30人每组,A组术中止血带压力设置为60k Pa;B组患者止血带压力设置方案为术前患者右上肢收缩压+20k Pa;C组患者用指夹式脉搏血氧仪监测患肢局部动脉搏动,同时对止血带充气加压,等待监护仪动脉搏动消失时停止充气,记录压力数值;D组同时使用B组和C组两个方案,取较低的压力值。由同一治疗组医师完成该120例患者的TKA手术。效果评价则依据“术前-术中-术后”时间轴所记录的出血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收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量、输血情况等评价患者出血情况,用于分析止血带止血效果。术后不同时段止血带区域及术区VAS评分、术前及术后HSS膝关节评分用于分析不同止血带压力设置策略对于TKA围术期疼痛的影响。对比各组止血带区域肿胀情况,止血带区域皮肤损伤情况,并发症如神经麻痹、DVT、PE、延迟康复等,以及术后临时加用止痛药物的首次时间和患者术后住院日,评价不同气压止血带个体化压力设置策略在TKA中应用对于止血带区域皮肤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未失访,120例患者顺利完成TKA手术。A组术中止血带压力平均值60k Pa,B组术中止血带压力平均值39.57k Pa,C组术中止血带平均值39.53k Pa、D组术中止血带压力平均值为38.03k Pa。四组止血带压力比较中,B组、C组、D组与A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D组对比B组、C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各时段止血带区域及术区VAS评分的对比中,B组、C组、D组相比A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D组的术后6小时止血带区域及膝部VAS评分对比B组、C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术前及术后HSS评分、术后住院日对比无显著性差异。B组、C组D组术后临时加用镇痛药物首次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F值为11.14。术后6小时与术前止血带区域大腿周径差值比较中,B组、C组、D组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F值为9.65。A组和D组各1例患者行输血治疗。止血带区域出现水疱情况A组3例,B组1例,D组1例。四组患者中均未发现DVT,神经麻痹等相关并发症。A组和C组各出现1例患者术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结论个体化气压止血带设置策略在TKA术中的应用,在确保良好手术视野的同时,不增加术中的出血量。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个体化止血带设置策略组合使用可获得更低的术中止血带压力。采用个体化气压止血带设置策略可有效减小TKA围术期疼痛,减低术中止血带为患者带来的损伤,有利于TKA患者快速康复,其中多种个体化设置策略方案组合使用,效果更佳。多种个体化气压止血带设置策略组合使用对TKA患者围术期疼痛影响更小,且操作简单、方便,利于在各级医院推广,可广泛应用临床。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中国发展新阶段下乡村治理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指导思想,使适应现代化激流下的古村落的良性更新发展成为可能。文章综合分析乡村振兴的思想内涵并将其作为古村落保护更新研究的方向,从自然环境、经济产业、人文特色以及运营维护四大方面着手对古村落的发展更新提出研究策略。同时,实践应用于徽州歙县阳产村的保护更新改造中,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村落保护更新的发展策略,以期探索可持续性的古村落保护更新发展模
目的:观察原研伊马替尼转换国产伊马替尼胶囊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疗效、安全性,以及患者对转换国产药物治疗的接受度。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门诊就诊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且初次诊断6个月内即接受标准剂量原研伊马替尼药物治疗,规律不间断服药至少达12个月,治疗过程中未接受其他TKI药物并至少获得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的患者
研究目的: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疼痛综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s,CP/CPPS)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与CP/CPPS的发展有关。白介素-17(Interleukine-17,IL-17)与某些慢性炎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但是,IL-17如何驱动CP/CPPS发生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
目的:重度下肢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是一种由各种类型的能引起血管内炎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所导致的下肢慢性缺血,其治疗方式主要是根据病变动脉远端流出道的情况,分为外科手术治疗及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uto-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auto-PBMNCs)等治疗。目前auto-PBMNCs
本研究探究了不同种源池杉幼苗的抗旱性差异,以期为其引种驯化、抗旱种源筛选与培育、消落带植被选择及池杉抗旱性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利用不同浓度PEG-6000与Hoagland的混合液模拟干旱胁迫,测定不同干旱程度对3个种源池杉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并利用抗旱指数与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种源的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
近些年,我国开始大力推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国家和地方政府也相继推出多个政策来鼓励和促进其应用和推广,因此,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东南大学、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津西赛博思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及天津大学等研究机构和企业依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型框架钢结构体系建筑产业化技术与示范",针对当前装配式钢框架体系建筑在应用中存在的梁柱外露、工业化程度低、施工复杂等问
背景二尖瓣反流(MR)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经典的手术治疗方式是二尖瓣置换术(MVR),但随着对二尖瓣结构认识的深入,二尖瓣成形术(MVP)逐渐取代瓣膜置换术成为治疗二尖瓣反流的首选术式。早期开展MVP术前依靠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TEE)对病变进行诊断,再根据超声检查的结果拟定大致的成形策略,但是对这种二维平面图像的诊断依赖超声医生的诊断经验,且提供给外科
背景和目的尽管巨大肝细胞性肝癌(hu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uge HCC,≥10cm)的治疗方案众多,且外科治疗的预后差异较大,但对于合适的患者,肝切除术仍是其首选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准确评估患者肝切除术后的生存状态对于临床决策及个体化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建立两个针对巨大肝癌肝切除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瘤生存期(di
研究背景:肺癌目前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于癌症首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作为肺癌病理类型的一类,占其中的大部分比例。在经历了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药物治疗后,免疫治疗兴起,成为晚期野生型肺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但在现实应用中,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以通过接受免疫治疗延长生命周期、提高生存质量,仅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能经免疫治疗获得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改良环甲膜入路喉手术在困难气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其有效性、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自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安徽省舒城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住院并进行喉部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声带息肉、任克氏水肿、喉乳头状瘤及早期喉癌(T1、T2)等,共376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测量上下切牙间距(CM)、颈围(CM)、头颈屈伸度、体质量指数(BMI)、下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