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椎间盘突出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多样,近年来,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合术因其能多次重复治疗,此种治疗方法为多数椎间盘突出患者所接受。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射频穿刺及射频、注射臭氧过程中,由于机体对疼痛的应激,极易引起高血压、心动过速、心肌缺血等,危及手术安全和手术进程。为了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手术风险,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清醒镇静镇痛方法对患者的影响,为此类手术探讨适宜的镇静镇痛方法。目的探讨椎间盘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合术实施以瑞芬太尼及/或丙泊酚为基本药物联合用药清醒镇静镇痛的可行性及对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该手术安全、有效的镇静镇痛方法。方法ASA Ⅱ~Ⅲ级,拟行椎间盘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合术术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四组(n=30):生理盐水组(Ⅰ组)、瑞芬太尼组(Ⅱ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组(Ⅲ组)、丙泊酚-瑞芬太尼-艾司洛尔组(Ⅳ组)。入室后予鼻前庭呼气末二氧化碳等监测,分别持续输注生理盐水、瑞芬太尼、丙泊酚-瑞芬太尼、丙泊酚-瑞芬太尼-艾司洛尔,丙泊酚、瑞芬太尼、艾司洛尔输注速度分别为1mg.kg-1、0.05μg.kg-1.min-1、50μg..kg-1.min-1,穿刺过程中边进针边浸润麻醉。记录各组术前(T0)、针入椎间盘(T1)、射频温度为95℃时(T2)、注射臭氧(T3)各时点的HR、SBP、RPP、Remesay、VAS评分、SpO2、PetCO2,使用艾司洛尔剂量;瑞芬太尼、丙泊酚平均泵速;并询问腰部及腿部不适感改善情况。结果4组年龄、体重、突出节段、VAS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4组患者术中SpO2、PetCO2皆能维持在可允许范围之内,测试拇趾、踝关节、小趾肌力前后无异常,能听从指令,无过度镇静者。组内比较:Ⅰ组,T1、T2、T3各时点的SBP、HR、RPP、VAS评分、RSS与T0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T1、T2、T3各时点的HR, RPP与T0比较均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VAS评分、RSS降低(P<0.05)。Ⅲ、Ⅳ组在T1、T2、T3各时点的SBP、HR、RPP、VAS评分、RSS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SBP比较:Ⅲ、Ⅳ组在T2、T3各时点的SBP降低(P<0.05);与Ⅲ组比较,Ⅳ组在T1、T2、T3各时点的SBP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HR比较:与Ⅰ组比较,术中Ⅱ组、Ⅲ组、Ⅳ组在T1、T2、T3各时点的HR均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Ⅲ、Ⅳ组在T1、T2、T3各时点的HR均降低(P<0.05);与Ⅲ比较,Ⅳ组在T1、T2、T3时点的HR均降低(P<0.05)。RPP比较:与Ⅰ组比较,术中Ⅱ组、Ⅲ组、Ⅳ组在T1、T2、T3各时点的RPP均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Ⅲ、Ⅳ组在T2、T3各时点的RPP均降低(P<0.05);与Ⅲ比较,Ⅳ组在T2、T3时点的RPP均降低(P<0.05)。VAS评分比较:与Ⅰ组比较,术中Ⅱ组、Ⅲ组、Ⅳ组在T1、T2、T3两时点的VAS评分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Ⅲ、Ⅳ组在T1、T2、T3各时点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Ⅲ组与Ⅳ组比较各时点的VA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RSS均降低:Ⅰ组与Ⅱ组比较,各时点R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Ⅲ、Ⅳ组在T1、T2、T3各时点的RSS均降低(P<0.05);Ⅲ组与Ⅳ组比较,各时点R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瑞芬太尼平均泵速及副作用、并发症比较:Ⅱ组、Ⅲ组、Ⅳ组瑞芬太尼针泵速分别为(3.8±0.2)μg/(kg.h)、(3.3士0.1)μg/(kg.h).3.1±0.1)μg/(kg.h),Ⅲ.Ⅳ两组泵速低于Ⅱ组泵速(P<0.05),Ⅳ组泵速低于Ⅲ组(P<0.05);Ⅲ.Ⅳ组丙泊酚泵速分别为(1.48±0.22)mg/(kg.h)、(1.40±0.21)mg/(kg.h),Ⅳ组泵速低于Ⅲ组(P<0.05),Ⅳ组心肌缺血0例,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间盘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合术实施以瑞芬太尼及/或丙泊酚为基本药物联合用药清醒镇静镇痛的可显著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不良应激反应,稳定血液动力学,也能较好地保障患者安全。在此类手术中,联合用药镇静镇痛方法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