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的西昆仑冰川变化监测与流速估算研究(1977-2013)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ong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AR4、AR5都指出,全球气温变暖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且海平面在1901-2010年以1.7mm·a-1速率上升。全球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中,冰冻圈的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最快速、最有效的指示器。冰冻圈是对气候系统影响最敏感的圈层,而冰冻圈是影响全球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AR5指出,在海平面上升中冰川贡献了0.76mm·a-1。AR4指出,冰冻圈的贡献率为30%-60%。AR5高信度的预估,未来气温继续升高,冰川退缩仍将继续。我国是中低纬度冰冻圈最发达的国家,过去的100多年中,我国冰冻圈已经显著萎缩。冰川的加速退缩,导致冰川洪水、冰湖溃决等灾害,短期内会导致河流水量增加,长时间内冰川资源的耗尽影响农业生产,严重威胁到冰川所在山区以及下游地区的人民安全。现在卫星技术的发展,使得大范围的空间监测成为可能,并且Landsat陆地卫星系列时间尺度长,可观测长时间段的冰川变化。本文选取青藏高原第二大冰川作用中心-西昆仑的冰川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近40年来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冰川的变化趋势与原因。选取1977年的MSS影像,1993年、2010年的TM影像,2002年的ETM+影像,以及2013年Landsat-8的OLI/TIRS影像,利用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NDSI等方法提取纯净冰川,利用影像的热红外波段提取岩屑覆盖冰川。获取1977-2013年的冰川边界和面积。分析典型冰川的末端海拔高度、长度、面积以及冰碛湖面积的变化。利用图像匹配和特征点追踪的方法估算多峰冰川的表面流速。在此基础上,分析冰川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论包括:(1)2013年冰川总面积为3000.39 km2,共445条,研究区以大型冰川为主。20条典型冰川,末端海拔高度在4475-5518m之间,长度在14-19km的冰川数量最多,长度与末端海拔呈负相关。冰川面积最多的海拔区间为5600-6600m。北坡冰川较南坡数量多、规模大。(2)1977-2013年,冰川总面积共减少91.12km2(2.95%)。其中1993-2013年的岩屑覆盖冰川面积分别为0.79 km2、0.86 km2、1.54 km2、1.86km2,增加了1.07km2。冰川的减小体积为20-21km3,相当于减少了19km3的水当量。1977-2013年,冰川减少速度为2.55km2·a-1。(3)1977-2013年,在海拔6000m以下的区域,冰川面积变化较大。冰川末端的后退,使4500-5500m冰川面积变化最明显。6000m以上由于冰川海拔较高,面积变化不明显。(4)1977-2013年,末端海拔升高的冰川有13条,3条末端海拔变化不明显。有17条冰川长度变短,明显变短的有9条。1977-2013年,20条典型冰川加之古里雅冰川,该21条冰川面积共减少58.85km2,变化率为2.70%。(5)20条典型冰川中,冰川后退速度最快的为多峰冰川,平均以50m·a-1后退。在1993-2002年以100m·a-1以上的速度后退。同时,多峰冰川末端海拔升高199m。该冰川也是面积减少最多的冰川(7.57km2),变化率为3.08%。冰川面积变化率最大的为西昆仑冰川左,高达6.64%。(6)1977-2013年,末端海拔升高明显,长度、面积减少多的冰川多处于山脉北坡。北坡冰川面积为1287.40km2,为南坡冰川面积的1.45倍,但1977-2013年北坡面积减少(42.72km2)为南坡的2.65倍。北坡冰川对于研究区冰川变化的贡献率要超过南坡。(7)冰碛湖面积逐年扩大,有几个冰碛湖因冰川后退从无到有,大部分冰碛湖面积增大,这是冰川后退消融的结果。1977-2013年,冰碛湖面积增加4.53km2(21%)。(8)多峰冰川2001-2002年、2013-2014年冰川流速,在平衡线以下随着海拔的升高,冰川流速从末端的最低值逐渐升高。基本呈现以中轴线为中心向两边递减的趋势。多峰冰川的流速均在100m·a-1以内。2001-2002年的冰川表面运动速度略高于2013-2014年。(9)1977-2013年,温度呈现上升趋势,2003年以后夏季气温升高幅度更大。分析冰川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西昆仑山冰川在1977-2013年的缓慢消融,大型冰川末端后退,气温的升高是冰川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三江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江河中下游和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屏障。近几十年来,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自然因素和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的教学艺术则有着更加具体而丰富的内容。当前,在新课改下,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都有了系统性的改进。因此,现代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单一的知识教学,而需要的是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对此,笔者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数学教学艺术的思考。   一、抓住教学艺术之航标——课堂导入   良好
自1963年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CGIS出现以来,GIS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部门根据自身需要设计和建立了本部门的空间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在数据内容与来源、空间数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