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使得教育者要传达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为大学生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是指受教育者对教育者传输的理论、观点和价值取向的同情、认可与接纳,自觉地受教育者影响,使教育者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对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含义与特征进行了研究。对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现状进行了详尽分析,指出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积极向上、主体意识强,具有提高理论修养的的迫切要求,具有更加开阔的眼界以及更加强烈的求知探索欲望和信息意识、更加快速多样的信息来源和更加熟练的利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更加善于接受新信息、新观念和更容易受网络传播方式影响,更加注重个性张扬、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更加注意自身理论修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指出了信息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存在的问题:信息化时代使信息量和信息渠道空前增多,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渗透影响对大学生对正确信息的接受、信息多元化冲击了主流教育渠道,影响教育者在大学生信息接受和信息处理中的权威地位、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途径发展不完善,造成大学生出现不良的接受现象:拒绝接受、虚假接受和言行不一的接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方式和手段跟不上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步伐。面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指出了提高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程度的对策: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效果;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重视教师人格力量和真理力量对接受效果的作用;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重视双向交流的教育模式;积极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党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接受的浓厚氛围;充分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探索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渠道,并且对于QQ和QQ群、校园BBS、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博客和微博客、手机短信和飞信、3G等信息化时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进行了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