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两难情境下学前儿童选择性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hat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性信任是指个体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在不同情境对不同信息者提供的信息进行辨别,并且有区分地选择信任可信任的信息提供者提供的线索。早期,研究发现知识性线索中的信息提供者的熟悉度、证词的准确性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影响幼儿对信息的甄别和选择。然而影响幼儿选择性信任能力的因素不单是知识性线索,社会性线索领域内信息提供者的可信任度特质、熟悉性,以及信息提供者的道德意图和道德效价同样对幼儿选择性信任产生影响。鉴于前人在道德领域内仅对信息提供者的道德意图及道德效价等因素对幼儿选择性信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选取道德两难情境这一社会性线索来考察其对幼儿选择性信任能力的影响。研究采用故事情境实验法与“前测——后测”的研究范式结合,综合考察了在道德两难情境下学前儿童的选择性信任发展特点及认知与情绪两因素对幼儿选择性信任的交互影响。实验1随机选取105名3-5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在道德两难情境下幼儿选择性信任能力的发展特点以及认知因素中的认知水平和情绪因素中的情绪强度对幼儿的选择性信任能力的交互影响。结果发现:(1)在道德两难情境下3-5岁的幼儿能根据线索进行信息判断,幼儿选择性信任能力发展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3岁幼儿偏向于选择信任利己行为的玩偶,且与4岁和5岁幼儿之间存在显著差异,4岁与5岁幼儿之间差异不明显,均偏向于信任利他的玩偶。(2)认知水平影响幼儿的选择性信任判断,在高认知水平下幼儿选择性信任利己判断的玩偶显著地多于在低认知水平下。(3)情绪强度虽然没有直接影响幼儿的选择性信任判断,但与认知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具体表现为在低情绪强度下认知水平越高,幼儿选择性信任利己的判断越多,在低认知水平下情绪强度越高,幼儿做出利己的判断越少。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随机选取90名3-5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在道德两难情境下幼儿选择性信任能力的发展特点,以及认知因素中认知水平和情绪因素中情绪效价对幼儿选择性信任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1)情绪效价影响幼儿的选择性信任,在消极情绪的影响下比积极情绪的影响下幼儿做出更多的利己判断。(2)认知水平和情绪效价的交互作用显著,在高认知水平下,相比积极情绪的影响,在消极情绪影响下的幼儿的选择性信任做出更多利己判断;在积极情绪影响下,低认知水平中幼儿选择性信任利己的判断明显高于高认知水平。实验1和实验2均表明:(1)3-5岁幼儿在道德两难情境下可以做出选择性信任判断,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幼儿均偏向于选择信任利他判断。(2)幼儿的选择性信任判断和直接道德判断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幼儿表现出在直接道德判断中更倾向于选择利己判断,在选择性信任判断中更倾向于利他判断。
其他文献
研究区位于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东段的集宁一带,区内的孔兹岩系由下部的榴云片麻岩组合和上部的大理岩组合组成。在大理岩组合的底部发现了数层与薄层大理岩互层的长英质
<正> 深度报道最初是印刷媒体为了适应与时效性强的电子媒体的竞争,寻找竞争的平衡点的产物。80年代,深度报道以“全息摄影”式报道的名义崛起,《关广梅现象》、《中国改革的
<正> 胰脏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分泌各种用以消化食物的水解酶如蛋白酶、核酸酶、淀粉酶及脂肪酶等,同时也分泌一些与代谢有关的重要激素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多肽等。由于
理查·施特劳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最重要的交响诗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创作,继承了李斯特交响诗的创作手法,同时又使交响诗赋予了瓦格纳歌剧的戏剧性因素,作
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体系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与其他风险相比,信用风险具有偏态性、数据获取的困难性以及非系统性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信用风险的衡量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少年儿童通过学习舞蹈,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提升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等综合素质。然而,作为普及性的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在对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合作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如何才能更好的实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制国家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基督教由此进入中国。清政府签署天津条约后(1858年),西方国家的传教士从清政府被迫开放的牛庄(今营口)进入东北
1956年 ,确实是毛泽东突破苏联模式的最佳时机。但他把突破苏联模式理解为避开苏联走过的弯路 ,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 ,制约了他对苏联模式的突破。50年代后期 ,毛泽东
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输出渠道,培养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写作是需要学生将其语言能力与实际交际能力相结合,考察的是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在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