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大跨空间屋盖结构体系仿生(蜻蜓翅膀结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jietian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对实验中获取的高清晰度的蜻蜒翅膀数码图片进行了细致地分析,了解了翅膀的网状翅脉结构特征和一些细部构造。再利用ANSYS分析软件建立了蜻蜓翅膀结构的计算模型,采用三节点等参数梁单元beam189模拟翅脉和八节点等参数曲壳单元she1193模拟翅膜,以满足翅脉和翅膜间的变形协调性要求。对前翅平面模型和立体模型的静力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翅膀中的起拱、起皱结构可显著提高蜻蜒翅膀的弯曲刚度;分布在翅膀不同区域的翅脉横截面尺寸与其受力大小是完全相适应的。对翅膀模型分有膜、无膜两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翅膜中产生的膜应力刚化效应可有效改善翅膀结构的刚度。分别采用不同的分析模型来模拟翅膀关节,并作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发现关节可以起到释放应力和减振两方面的作用。然后,对蜻蜓的前后翅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翅脉分布规律基本相同,且两者的上翻刚度都大于其下翻刚度,但前翅面积比后翅小很多,前翅在静力性能方面优于后翅。这些是由于蜻蜒翅膀为适应特殊的飞行要求进化而成的。对具有不同起拱、起皱高度的计算模型进行静力分析,发现起拱和起皱的幅度越大,结构的刚度也越大,但单位面积上所用的材料则呈非线性增加,相应地增加了结构自重。通过对具有不同网格尺寸的结构模型进行静力分析,得出大网格结构模型的刚度较大;小网格结构模型的刚度较小,但可以降低材料用量。所以在设计新型仿生结构体系时要选择合适的起拱、起皱高度和网格尺寸大小,使结构刚度和材料利用率达到最优化。最后,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提出了三个具有不同网格分布的新型仿生大跨空间网格结构模型,对它们在受力性能和材料用量上进行比较后,选出最优的结构模型。然后对最优模型在材料选用和构件尺寸上进行细致地分析,并调整个别构件的尺寸,使其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对改进后的模型分别进行了线性分析、几何非线性分析、动力分析和弹性屈曲分析,以验证所提仿生结构的合理性。再对优化的模型进行镜像处理,得到三个扩大的仿生大跨空间网格结构模型,这些结构模型在受力性能上更加合理,外观造型上更加优美。对于这样的单层大跨度结构,如全部采用钢构件,则在自重作用下结构产生的挠度将偏大,因此本文的仿生结构均采用自重较小的复合材料构件。
其他文献
隔震技术已被证明是一种减小地震动下建筑物灾害损失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隔震结构,其中有的已经经受住了实际地震动的考验。总的来说,对刚性结构的隔震技术研究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空间结构的使用要求向大跨度方向发展。空间网架结构由于受力合理,外形美观,能提供大跨度的使用空间,在近三四十年来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保证生
局部屈曲和畸变屈曲是冷弯薄壁开口截面重要的屈曲模式。与单板分析不同,屈曲分析时应该考虑截面板件的板组相关作用。在单板屈曲理论的基础上,冷弯薄壁型钢规范GB50018-2002对
张弦结构是一种新型的预应力钢结构形式,由于其受力合理的特点在国内外工程实践中得到了较多应用。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研究分析了张弦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并分析了
随着大跨度桥梁、隧道以及高层建筑的蓬勃发展,强度高、耐久性好和工作性能优异的高性能混凝土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然而,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结构密实,脆性更大,渗透
我国滑坡灾害频发,已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重大的威胁。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大量的边坡工程以及越来越多的高陡边坡。
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区域受力集中、构造复杂,是控制设计的关键部位。连云港至盐城高速公路灌河特大桥为边钢主梁斜拉桥,斜拉索在主梁上的锚固采用锚拉板构造形式。由于锚拉板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土木工程结构的防灾减震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土木工程结构的振动控制技术也随之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许多新型控制体系和控制装置相继出现。
对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定位以及估计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研究课题。尽早地发现结构损伤,可大大降低维护、维修的费用。目前,结构损伤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土木、机械和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很多工程不得不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建设,由于软土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因此需对软土地基进行人工加固。水泥土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