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益增长的大气氮沉降一方面增加了陆地植被的可利用性氮源,另一方面又可能使局部地区出现氮饱和、甚至氮过量,进而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探讨植物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与适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以在北方温性针叶林中分布广泛的、我国所特有的裸子植物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为建群种的天然油松林为研究对象,进行模拟氮沉降对植物叶片性状影响的野外控制试验(2009-2013年),设置四个模拟氮沉降梯度,浓度分别为0(CK)、50(低氮)、100(中氮)和150(高氮)kg·hm-2·a-1。试验过程中分别测定了油松林内的油松、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羊胡子苔草(Carex rigescens)等11个主要植物种的11种叶片性状,包括叶厚度(leaf thickness, LT)、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 SLA)、干物质含量(leaf dry matter content, LDMC)、叶氮(leaf nitrogen content, LNC)、叶磷(leaf phosphorus content, LPC)等。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①随着模拟氮沉降强度的增加,叶片性状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整体表现为:LT、SLA和N:P呈减小趋势,叶面积(leaf area, LA)和LDMC有增大趋势,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 content, CC)、LNC和LPC显著增大,而叶碳含量(leaf carbon content, LCC)保持不变。②不同物种、不同生活型植物以及不同年龄的叶片对模拟氮沉降响应的显著程度和变化趋势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油松当年生叶和沙株(Swida bretchneideri)的生长主要受氮元素限制,油松往年生叶片、金银忍冬(Lonicera maackii)和羊胡子苔草主要受磷元素限制,而其他7种植物不受二者限制。③植物叶片性状之间存在普遍的显著相关性,但这些相关性大小在氮沉降的作用下发生显著改变。④与灌木和乔木相比,草本植物更倾向于叶片薄、生长快、叶寿命短的“快速投资-收益型”策略,而针叶乔木则明显倾向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策略,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叶经济谱(LES)理论。此外,模拟氮沉降使植物的生活策略发生改变,在LES中的位置朝不同方向发生位移,但植物的相对位置和群落的整体位置均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