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聚合物电解质的微观结构和离子传输性质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化的二次电池已大规模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基站、航天航空以及军事装备等领域。由于最早使用的液态电解质基电池存在液体易泄露、低热稳定性和短路等安全问题。因此,高安全性能,高能量密度,高比容量的锂离子电池成为了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与有机液态电解质相比,聚合物电解质具有力学优异性、质轻、柔韧性好、防漏液,阻燃,结构可设计性强,易于规模生产等优点,被认为是在锂离子电池中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电解质材料。然而聚合物电解质的发展在实际研究中面临着许多迫切的问题,包括能斯特-爱因斯坦关系的失效,离子溶剂化鞘层结构不明,实际的离子种类不详,实验测得的离子迁移数意义不明、离子传输机理有待完善等。因此,深入理解聚合物电解质的微观结构和离子传输等性质有助于高性能聚合物电解质的开发。本论文旨在通过计算模拟技术探索不同种类聚合物电解质的微观结构,研究其中的离子传输现象,并以此来指导实验设计聚合物电解质和促进离子迁移机理的发展。本论文主要的研究目标包含了两种类型聚合物电解质:全固态型和凝胶型。第一部分科研工作是研究了不同盐浓度的聚氧化乙烯基聚合物电解质体系中离子缔合和离子传输的相关性质。本次工作揭示了两个与离子缔合性质相关的盐浓度区域;这两个特征区域有着显着差异的离子溶剂化鞘层结构、离子种类的分布和离子簇结构;通过离子缔合对锂离子扩散性质的研究表明,在低盐浓度区域内,自由游离的锂离子和离子对之间动态转化是离子缔合的重要特征;在高盐浓度区域内,离子簇主要贡献于锂离子整体的扩散,而自由的锂离子含量最高,运动最慢;离子、离子簇以及聚合物的动力学机理也得到了阐释。本论文的第二部分内容探索了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在体相和锂金属表面两种化学环境下的微观结构和动力学行为。此次工作发现体相电解质中锂离子溶剂化鞘层结构仅是由一层溶剂分子/阴离子构成,并且锂离子和这些溶剂分子/阴离子之间相互作用是由范德华相互作用和弱吸引力组成;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溶剂含量等因素对离子的溶剂化鞘层结构组成、离子扩散、离子电导率和离子迁移数等性质的影响,以构筑了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传输性质的微观规律。同时,我们构建了三种电解质-锂金属界面模型:polymerin-liquid型,liquid-in-polymer型和concentrated solution型;聚合物和盐浓度的增加有利于界面层稳定性的改善;对锂金属表面锂离子溶剂化鞘层结构的分析,发现其组成在平行和垂直于金属表面存在差异性,这也许会对锂离子的沉积产生一定的影响;锂金属对离子扩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聚合物和高盐浓度的使用会抑制这种作用。通过本论文对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相关性质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锂金属负极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在外力、温度变化等作用下,混凝土材料易开裂继而导致渗水,对建筑的安全性、使用性与耐久性均会产生不利影响。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延性高、裂缝细密等特点,是一种出色的防渗加固材料。基于此,调研了防渗加固现状与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在防渗加固中的工程应用现状,通过试验验证了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极高的延性与细密的开裂模式,并通过计算验证了其远超普通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这为其在防渗加固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正>案例回放接手初一年级(3)班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我就接到了好几位任课老师的“状纸”:华老师,小A没有及时完成语文作业;华老师,小A的英语默写成绩一塌糊涂;小A的……不仅如此,我还收到了很多班干部的“监察报告”:小A影响老师上课,被任课老师批评;小A自修课时老是讲话;小A……整理一下小A的“大数据”,可以看到:自开学以来,只要班主任老师不在场,
期刊
<正>我分享的题目是《工程招投标法律纠纷的防范与处理——“放管服”改革后裁判规则新特点》。作为本次论坛唯一的律师演讲嘉宾,通过多年在一线的案件审理和代理经验及对案件的分析与研究,期望能够为招投标工作带来些许价值。首先来看一组数据。图1“基于招投标程序产生的纠纷”是对招投标复议结果不服而提起行政诉讼案件数据,案件数量近年维持在200件/年左右;图2“与招投标有关的民事纠纷”具体指什么呢?
期刊
强电场下聚合物空间电荷动力学过程的物理机制、实验观测及其与电气绝缘特性的关联是高电压绝缘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空间电荷测量技术的信号质量、空间分辨率与测量速度难以满足实际工程需求,而空间电荷动力学数值仿真能提供实验难以获得的数据以及发现规律,判定起主导作用的经典电导模型,有助于揭示绝缘老化机理、指导产品设计、预测服役寿命。该文首先介绍聚合物绝缘空间电荷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数学方程的一般形式,梳理
聚合物具有多层次结构,通过对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如晶型,晶体结构进行调控以改善其宏观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了两种典型的介电材料: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丙烯(PP),利用拉伸、淬冷、退火、熔融重结晶等技术对聚合物的晶型、晶粒尺寸、片晶厚度等多尺度凝聚态结晶结构进行了调控,同时研究了不同工艺下聚合物的电荷存储性能,并进一步对其结构性能关系进行了探究。主要结论如下:1.制备了具有单一组分的纯γ-PV
乡村空间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场域和抓手。以往城市价值逻辑影响下的乡村空间治理无法满足新阶段乡村发展的需求,亟需从乡村本体视角出发开展乡村空间治理的针对性研究。文章在分析中国乡村空间治理的现实困境和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的基础上,重构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主体性视角的理论内涵和乡村空间治理的价值逻辑,进而探索针对性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1)乡村空间治理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认知乡村空间重构的内容和驱动机理,有助于规划设计者准确识别乡村建设实践的方向。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在明确乡村空间重构内涵的基础上梳理研究热点和趋势,并得出以下结论:(1)经济发展和管理做法、自然结构性因素、主体意志等多重因素驱动机制构成了乡村空间重构的重要研究内容;(2)物质空间研究中的定量测度,非物质环境研究中的空间分析和行为分析的结合、质性分析和量化分析的结合共同构成了主要研究
介电弹性体材料在人工肌肉、微型机器人及能量收集器等领域具有广阔前景,但在当前阶段,仍难以把握材料的微观精细结构,对其中的机-电性能相互作用关系尚不清晰。有鉴于此,本文以丙烯酸酯基和硅橡胶基介电弹性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围绕分子链、复合、界面、局部等结构与介电、力学、机-电耦合及机-电稳定等性能开展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考虑介电/力学性能耦合作用,构建了一套可描述材料
为了降低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生产成本和提高废弃稻壳的建材资源化利用,首先利用国产涂油PVA纤维和天然河砂分别替代进口PVA和石英砂探究了本地化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配制工艺,在此基础上试验研究了稻壳灰作为辅助胶凝材料替代部分水泥(10%、30%和50%,质量分数)对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流动度、抗压强度、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国产涂油PVA纤维和天然河砂可成功配制强度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