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两大实践主题是“经济建设”和“依法治国”。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依法治国”日益成为迫切议题。1999年3月,“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目标被庄严地写入宪法总纲;2004年3月,国务院颁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在国家行政工作领域相应确立了“依法行政”的方略和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2008年5月,国务院又下发《关于加强县市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指出要将“依法行政”的情况纳入“行政问责和绩效管理制度”。纵观中国古代和西方当代实行行政绩效评估的得失,反思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绩考核中“经济”指标权重过大的倾向,联系我国进入“法理型权威时代”的现实需要,在今后一段时期里,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绩效评估必须加强法治权重,将法治指标纳入政府部门和行政人员特别是地方政府和行政领导干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之中,使行政绩效评估成为“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法治政府”的有力保障。本文围绕这一中心问题从五个方面展开系统的探讨。第一章探讨“考课”也即我国历史上的行政绩效评估的渊源、发展和经验教训:从定制化的考课始兴于秦代、考课在历代王朝的演进、“治民先治吏”的正面启示、“人治大于法治”的反面教训等方面展开。第二章探讨现当代行政绩效评估由“经济效率至上”向“社会公平至上”的转变:围绕唯经济是视的企业绩效评估对西方国家行政绩效评估的影响、绩效评估从关注经济效益到关注非经济因素的变化、“社会公平至上”的理念要求行政绩效评估重视法治等问题展开。第三章探讨我国现行行政绩效评估法治向度的缺失与亟待确立:从学术界对行政绩效评估法治指标的忽视、实务界政绩观缺失法治向度的表现、我国行政绩效评估加强法治权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等方面展开。第四章探讨我国行政绩效评估法治指标体系的建构:围绕建构法治指标体系的依据、思路、设计原则、设置项目以及需要特别加强权重的几类法治指标等问题展开。第五章探讨保障内含法治指标的行政绩效评估实施的若干举措:要尽量消除立法矛盾,在评估工作中严守合法程序,加强民主评估特别是定性化指标上的民主评估,让评估结论在行政人员的升迁罢黜上发挥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