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ch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分五个部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在对人类历史发展、特别是对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全面剖析的基础之上,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片面与畸形发展的情况,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发展的“三形态”说,即前资本主义的“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共产主义“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并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特征。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指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能力素质与个性等方面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一种社会理想目标,而且也是一种现实实践过程。现阶段应当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以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为引导,把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实践统一起来,现实的人的全面发展每前进一步都是对理想目标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接近和证明。 科学发展观有别于传统的发展观,它提出的目的是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与社会主义的性质相一致,使发展的结果与发展的目标相统一。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即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其实质最终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目标。 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实现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发展形态上的根本要求,而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原则和方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离开了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原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失去了根本意义和力量源泉,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终极目标,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和提升。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双向互动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
其他文献
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大兴安岭北部地处寒温带,对该区土壤动物研究还极为薄弱,许多方面尚属空白。揭示作为重要分解者集
叙述了盐水一次精制的工艺流程和盐水返浑的原因,并经过反复验证提出了低成本解决盐水返浑思路。
为降低成本、提高成纱质量,介绍纺织器材、专件使用功能,详述了公司在智能化纺纱中选配针布、棉网清洁器组合、胶辊、胶圈等纺织器材、专件的原则及技术要点。指出:根据使用
为了能够在高效完成新能源并网的同时,减少硬件设计开发的周期和成本,开发出一种应用领域广泛的电力变换器控制平台很有必要。结合现阶段新能源发电系统并网、控制、储能、输
公司的违法失当行为难以被外界所察觉,因此鼓励劳动者积极进行公益告发是治理公司、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有效对策。劳动者有权告发用人单位的不法行为,同时劳动者负有忠实义务,当
荷叶碱是从荷叶中提取的一种阿朴啡类生物碱,是荷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中,荷叶碱吸收相对较快,分布较广,消除较迅速,但其吸收率较低,且生物利用率低
中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国策的指导下和计划生育30年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降到更替
近年来火灾事故频发,消防人员的安全问题无法保证,“机器换人”这一理念是处置火灾救援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发展趋势,消防机器人的研发在有效救援的基础上能保护消防人员的安全;针对
体外循环技术的使用标志着现代心外科的开始,同时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全身炎症反应一直与体外循环相伴。体外循环早期这两种致病因素互相交织,互相促生,现有预防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