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疗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不断增大,这种医疗需求也受到各方面的关注,而在对于使用空间上要求也逐渐增加。许多已经建成的康复机构仍存在很多不足,目前的设计仅仅停留在满足功能使用的方面。康复空间的建设多基于综合医院建筑的设计理论,并没有一套自己的空间设计方法。缺乏对康复患者的行为和心理的关注。过于简单的康复空间使患者处于其中仅机械地进行训练,身心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康复。如何帮助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从建筑空间设计方面帮助病人获得心理舒适感,由精神促进身体上的康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全文由四部分组成。首先,绪论部分根据本文研究的相关内容,以康复心理学、康复空间为关键词,进行了研究对象的定义,研究方法的确定,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于我国目前康复事业现状、日后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其次,主要针对康复空间概述,针对不同城市类型中的康复机构进行调研,调研对象着重于康复患者对于康复空间在行为、心理上的体验,由多个调研案例总结出我国康复机构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以康复心理学中的具体内容及理论,结合康复空间,针对调研获得的一手数据,剖析康复空间与康复心理学的要点,构建康复心理学与康复空间的关联性,为康复空间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最终,根据前两部分提出的使用者需求及空间设计原则,结合在康复治疗中的常见的治疗手段,剖析了主要康复空间,以及康复空间中较为独特的部分,例如儿童与老人的康复空间,家庭康复空间,对目前康复空间现状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本文以康复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将其与空间设计要素相结合,深入剖析多城市不同层次康复机构中康复空间的调研成果,总结出康复患者的自身需求和康复空间设计中明显或细微的不足之处。以康复患者在康复治疗中的行为心理需求为切入点,对康复治疗中常用的康复空间,以及康复空间的一些特殊部分,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策略设计,形成有理、有据、有针对的文章体系,结合调研与案例,构成充实的文章内容,最终提出康复空间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