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遗族学校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iudyy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人抚恤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伴随着军队的出现而出现,原始社会末期,为了争夺财物,出现了军事暴力冲突,抚恤思想开始萌发。进入奴隶社会,诸侯争霸,因为战争的需要,使得军人抚恤制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到了封建社会,尤其是宋代时,随着募兵制的推行,使得军人真正成为了一种职业,也使得我国古代优抚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元明清时期,在继承前朝的优抚思想的基础之上,抚恤制度又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并且逐渐规范化和法律化。民国以来,历届政府也颁布实施了很多有关抚恤的法令和制度。孙中山首先提出了一些有关军人优抚的观点,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成立了南京孤儿院。1929年9月,为了抚慰为党国牺牲的革命烈士,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正式建立,其本质也是军人抚恤制度的一种。随着学生人数越来越多,遗族学校实行男女分校政策,学校规模不断壮大。但是遗族学校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这一切都被打乱了。随着南京的沦陷,遗族学校被迫停办,遗族学校迁移到了后方。1945年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男校于1947年在南京复校,抗战遗族学校也在苏州开学了。1949年初,随着国民党的溃败,学校就处于不断的迁移之中。1949年10月部分学生从广州迁至台北,遗族学校不再招生。1953年,送走最后一批学生后,遗族学校最终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本文试图从以下五个部分来对遗族学校进行详细探讨。第一部分,通过对抚恤制度的发展回顾,考察孙中山的优抚思想和南京孤儿院的成立,分析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创立的背景和目的。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对遗族学校生源的不断壮大、校址的选择和学校初期的招生原则和办学理念的叙述,进而揭示出遗族学校的发展壮大。第三部分,阐述男女分校的原因、遗族女校的概况,在宋美龄成长背景的基础之上,分析宋美龄对于遗族学校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第四部分,阐述抗战胜利之后,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男校在南京复校的简况和苏州抗战遗族学校从筹备到建立的过程;并且论述了战后遗族学校的办学方针和校园生活。第一五部分,阐述战前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和抗战遗族学校的校务管理与行政组织,并且详细分析了遗族学校的经费运转情况。对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遗族学校进行研究,考察其带来的影响是题中之意。遗族学校的创建,有利于烈士遗孤健康成长,同时也促进了国民政府中央政权的巩固。但是遗族学校也有其局限性,如规模很小,只能解决部分遗孤的安置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沦为政治宣传的工具。
其他文献
<正>随着聚氯乙烯制品量日增,相应的废弃量也逐年增加,我国每年有近百吨聚氯乙烯废弃物。这样大批量的废弃物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更重要的是给环境带来"白色污染"。如何将废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以 Compton散射法这一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为对象 ,介绍了其具体意义及发展现状 ,从 Compton散射法检测的数学模型出发 ,针对 Compton散射法检测的实用化问题 ,从结构设计角度
【正】 海湾战争后,由于高技术武器的“神奇”作用,使部分官兵认为,“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高技术武器使得未来战争成为物化了的智力对抗,人的因素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小了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期刊
20世纪40年代,在位于晋蒙交界处地瘠民贫的偏关县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与以往阶级二元对立的思想不同,这场运动被当地民众称为“人人过关”。即在整个运动中,无
内蒙古地区基督教(当时称也里可温教)的传教史自元朝以来十分悠久,过了明、清朝以后从海外来的基督教扎根的努力推动内蒙古地区社会多样性的变化。出于对清末民国时期(19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