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药材丁香叶中提取并且分离得到的一种单体成分丁香苦苷(syringopicroside,SYR)[1],抗病毒、保肝、利胆作用显著[2-5]。然而,其口服剂量大,生物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影响治疗效果,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课题组前期制备出丁香苦苷-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SYR-PLGA-NP),包封率为61.1±1.21%,载药量为6.01±0.21%。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粒的形态为类圆球形实体粒子,且粒度分布比较均匀,平均粒径为(133.4±0.97)nm。本文在SYR-PLGA-NP成型工艺的基础上对其药动学、肝靶向性以及药效学进行研究。1 丁香苦苷-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药动学研究在SYR-PLGA-NP成型制剂的基础上,对其药动学进行研究,以丁香苦苷生理盐水溶液为对照组,研究SYR-PLGA-NP的药动学参数,在已设计好的各个时间点大鼠眼眶取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丁香苦苷药物在全血中的浓度,药动学参数用药动学3P97软件进行处理,拟合药动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SYR-PLGA-NP的药时过程符合二室模型的动力学特征。在给药剂量相同时,与丁香苦苷生理盐水组相比,SYR-PLGA-NP组在大鼠体内消除半衰期T1/2β显著延长,AUC显著增高,说明将丁香苦苷药物制成纳米制剂后,延长了药物在体内存留的时间,提高了机体的利用效率。2 丁香苦苷-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体内分布研究对制备好的SYR-PLGA-NP进行体内分布研究,小鼠尾静脉注射丁香苦苷生理盐水溶液以及SYR-PLGA-NP溶液,HPLC检测各个组织中丁香苦苷药物的浓度,计算丁香苦苷在小鼠各组织的蓄积情况。以药物靶向指数(re)和药物选择性指数(te)评价SYR-PLGA-NP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丁香苦苷生理盐水组与SYR-PLGA-NP组肝的te值均大于1,这一方面说明了SYR本身在肝脏选择性分布的比较多,与丁香苦苷具有保肝的作用相符,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制成SYR-PLGA-NP后,提高了丁香苦苷在肝组织中的分布,更好地起到肝靶向的作用。3 丁香苦苷-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靶向性研究用荧光标记物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SYR-PLGA-NP,在制备SYR-PLGA-NP的过程中加入荧光物质。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FITC标记的SYR-PLGA-NP,用Optiscan FIVE 1荧光内窥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标记的丁香苦苷药物在小鼠主要脏器中的分布并观察其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FITC标记的SYR-PLGA-NP在肝脏部位有明显的聚集,在其他部位分布则很少,说明荧光物质FITC标记的SYR-PLGA-NP具有较好的肝靶向性。并可观察到在不同时间点FITC标记的SYR-PLGA-NP由细胞外进入到细胞内,说明SYR-PLGA-NP能够跨过细胞膜进入到肝细胞内,具有很好的细胞内递药的作用。4 丁香苦苷-乳酸轻基乙酸-纳米粒药效学研究SYR-PLGA-NP的药效学研究,用ELIS A法检测SYR-PLGA-NP对急性CC14肝损伤模型的作用,SYR组、SYR-PLGA-NP组以及阴性对照组的两种转氨酶的水平与CC14损伤模型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SYR-PLGA-NP组对两种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的降低作用明显强于SYR组(p<0.01)。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CC14肝损伤组肝索排列紊乱,中央静脉周围可观察到大片肝细胞肿胀,有水肿和炎细胞浸润的肝细胞,细胞脂肪化比较明显。相对比较可以看出,给药组肝细胞肿胀和脂肪化明显的减轻,肝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有少许的炎细胞浸润。其中SYR-PLGA-NP组肝保护效果最佳。通过药效学实验研究,表明了丁香苦苷具有很强的抗肝损伤等作用。本课题研究不仅为肝损伤中药创新药物肝靶向性研究提供了科研资料,而且也可为水溶性药物纳米制剂的肝靶向性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