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上应用图像引导下的放疗(IGRT)技术来发现并校正患者实际治疗与放疗计划间存在的位置及解剖学差异从而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有效性。然而,IGRT临床应用的先决条件是确保系统运行中安全、有效,本文从机载影像仪IGRT系统质量保证程序入手,分析和探讨了该系统每日、每周及每月的质量保证检测项目、实现方法及检测频率。并以此为基础,对其临床应用的开展进行探究。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图像质量、稳定性以及扫描重建图像的精度是IGRT技术成败的关键环节,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地研究。本文应用IGRT系统重复扫描影像质量评估模体,用治疗计划系统评价获取图像的质量参数及重建体积,将常规模拟CT扫描所得图像作为基准与其比较,并观察其长期稳定性。目的是定量评价Varian加速器机载kVCBCT的图像质量、稳定性及三维影像体积重建精度。IGRT技术无法提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际接受的照射剂量。确切获取此剂量,并以此来反馈指导后续的治疗,实现剂量引导下的放疗(DGRT)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比较影像质量评估模体kVCBCT图像的CT值稳定性及离轴曲线重合度并建立kVCBCT CT值—密度转换曲线用于剂量计算。在模体和10例食管癌患者常规CT上设计逆向调强计划,并将计划移植到相对应的kVCBCT图像上。根据基于kVCBCT的转换曲线计算靶区及周围组织的受量,并与常规CT计算所得剂量分布做比较。目的是研究kVCBCT容积图像对食管癌放疗剂量计算的可行性,为IGRT及DGRT开展提供相应的技术平台。本文研究结果显示:⑴kVCBCT的空间分辨率与常规CT无明显差别,但低对比度分辨率、均匀性和图像噪声都差于常规CT。在有效扫描范围内kVCBCT体积重建精度较高。各项图像参数的长期稳定性较好。⑵基于kVCBCT图像进行剂量计算,与常规CT计算结果相比其肿瘤剂量和正常组织受量变化差异较小,且等中心层面剂量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总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kVCBCT图像质量差于常规CT,但仍可实现肿瘤和软组织成像,且有着较好的稳定性与三维影像体积重建精度。使用食管癌kVCBCT图像进行剂量计算是准确、可行的,在临床上具有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