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自发性活动空间的场所营造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g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实践项目图件部分,即连云港某中学校园规划设计图;下篇为工程设计研究报告,即论文的正文部分。  工程设计报告以“中学校园外部空间中的自发性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对中学校园外部空间中的自发性活动及相应空间作描述分析,探究其规律并提出场所营造的策略。在此基础上,为建筑师提供对工程实践有帮助的中学外部活动空间设计策略。  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介绍中学校园外部空间自发性活动研究的理论背景与课题意义,界定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中学生成长特点和活动特征。梳理中学校园外部活动空间的发展历程,并分析行为主体与外部空间活动的关联。  第三章,中学校园外部空间活动状态调研。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中学生自发性活动的状态及自发性活动空间的使用情况。  第四章,根据实地调研,对案例自发性活动作描述分析。  第五章,根据实地调研,对案例自发性活动空间作描述分析。  第六章,自发性空间的场所营造。从空间、环境、设施、流线等方面提出场所营造策略,并将研究成果与专业实践结合。
其他文献
城市滨水区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联系最紧密的区域,也是生态最敏感的地区。在人类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对滨水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
大遗址是文化遗产中规模大、价值高的文化遗址,其在历史、艺术、科学等方面的价值都要求我们要很好地给予保护。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呈现超速发展的趋势,大遗址保护与
本文是关于保国寺大殿的斗纹特色、斗栱尺度构成、斗栱类构件制材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论文的着眼点在于大殿表征后的营造技术和工匠营造思维。第一章首先对传统木构的营
世界城市化及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产生的CO2排放引起的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致使城市工业及交通等
工业革命带来的先进的科学与技术和战争与灾难引发的住房需求推动了装配式建筑在国外的产生与发展。时至今日,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形成了成熟的装配式建筑体系。反观国内,随着我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高,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高铁”)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与此同时,高铁客运站建筑在美的表现和美的控制上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建筑除了满足一
中国的改革开放将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引入国内,一批批建筑教育者也将国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传承下来。经过20多年的沉淀和积累,恰逢二十一世纪初经济爆发式增长,中国建筑迎来了春天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内地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老年人口数量增速明显。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老年人居住问题日益突出,在解决老年人居住问题上必须要找出适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校园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载体,其重要性日益显现。从校园建设层面来看,校园环境不仅是一所高校的实体所在,同时是高校形象的一种展示。从校园使用者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