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性能泵送混凝土依靠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表现出的优越性,在各建设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然而在实践中,现浇泵送混凝土结构普遍存在严重的早期开裂现象,而大量实践表明,大部分“早期裂缝”是由于浆体过于富余导致结构自身收缩变形大引起的。混凝土是由粗骨料、砂浆和处于两者之间的界面过渡区所组成的多相人造材料。粗骨料作为混凝土的强度骨架,通常是混凝土中强度最高、体积稳定性最好且耐久性最好的结构单元。一般意义上讲,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混凝土中粗骨料体积含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以及耐久性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在节能减排以及节约成本方面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发展绿色混凝土,实现建筑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搅拌工艺,并将此工艺应用于大坍落度混凝土,即在大坍落度混凝土入模前向其中均匀抛入不同级配的粗骨料,旨在用成本更低的粗骨料替代部分胶凝材料来配制出一种新型混凝土。本文主要研究了粗骨料体积含量对大坍落度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配制出结构工程上常用的中低强度等级(C30、C40和C50)的大坍落度混凝土,坍落度值为180mm-200mm,测量了大坍落度混凝土随抛入量增加的坍落度损失情况,分析了该新型混凝土的浇筑可行性。然后通过新型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以及轴向受压荷载-位移全曲线等试验,取抛入量为0%、10%、15%、20%、25%(其中0%代表与该新型混凝土作对比的水胶比相同的普通混凝土),分析了粗骨料体积抛入量对大坍落度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新型混凝土搅拌工艺确实对大坍落度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它们与粗骨料体积抛入量之间并不是单调递增的关系,而是存在一个最佳抛入量。综合各方面因素,本文得到的最佳粗骨料体积抛入量为15%。最后,通过对单方大坍落度混凝土材料的成本分析以及CO2排放量分析,定量得分析了该新型混凝土在节约成本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