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小说:漂泊者的乡土之歌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zc2009c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红是黑土地、呼兰河水孕育的文学洛神,她的性格、情感世界受到故乡的深刻影响,她的文学创作与故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正是以萧红的乡土小说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叙事学等方法来考察萧红的个性化创作,探寻萧红在乡土小说创作上的独特贡献。论文主体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从萧红漂泊者的身份入手,在了解和概述她漂泊一生的同时,对她的漂泊动因进行探析,对她漂泊中深沉的故土之爱,“隐现的乡愁”进行解读,正是这份故土之情,让萧红谱写了一曲曲诗意的乡土之歌。第二部分,论述萧红通过对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刻画,对乡土风景和风俗的描述,力透纸背地写出了黑土地上原始、愚昧的乡土生活真相,在平凡、琐细的乡土生活图景的描画中,融入了对生命意义的探寻。萧红乡土小说中的民俗文化的描写,揭示了乡土农民的精神面貌,具有文化反思的意义。萧红基于个人独特的生活体验,在对黑土地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形象刻画中,关注对“生命”的解读,关注他们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苦痛,其中对女性的生活状态,特别是女性的生育之痛更是倾注了自己淋漓尽致的情感,这使得萧红的作品在内容和情感上超越了单纯的怀乡之作。第三部分,主要论述萧红乡土小说的审美意义。萧红作为出色的乡土小说家,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品质,在她的乡土小说中,能看到传统审美方式的影子,也能看到现代审美方式的痕迹。她努力地汲取传统文学的营养和精髓,再糅合自身超前的现代意识,使得她的乡土小说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独特审美品格,使得她的作品在艺术上超越了其他一般的乡土小说。
其他文献
在今天的传媒语境下,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让许多人改变了对世界、对社会甚至对人自身的认识和体验。网络作为文学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
陈梦家是中国现代新月派后期最活跃最重要的诗人,他写诗仅七年时间,出版了四本诗集:《梦家诗集》、《在前线》、《铁马集》、《梦家存诗》,共收一百零一首诗。在新月诗派中,陈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