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全世界甲状腺肿瘤的发病率相对增高,甲状腺手术过程中常损伤喉返神经,应用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IONM),使喉返神经被伤及的概率大为减少。IONM的麻醉诱导要求小剂量肌松药,这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插管反应,本研究通过使用不同浓度艾司洛尔来探究其对神经监测下甲状腺手术麻醉诱导的影响,并得出合适的剂量。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甲状腺腺瘤45例,甲状腺癌35例,男40例,女40例,年龄22-65岁,体重45-80kg,ASA分级Ⅰ-Ⅱ级。患者入手术室后,开放上肢外周静脉,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脉博血氧饱和度,另一上肢连接TOF-Guard肌松监测仪,连续刺激尺神经,使拇内收肌收缩,来监测神经肌肉阻滞程度。患者循环稳定5min后开始进行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mg、丙泊酚2mg/kg、舒芬太尼0.5μg/kg,麻醉诱导后,A组给予10ml生理盐水,B组给予0.5mg/kg艾司洛尔,C组给予1mg/kg艾司洛尔,D组给予1.5mg/kg艾司洛尔。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启用TOF仪,使第一个颤搐反应(Th)稳定在100%3min左右,各组静脉注射0.3mg/kg罗库溴铵,待肌松阻滞程度达最大时,由一名有经验的麻醉医生进行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条件评分(cooper评分)。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时、插管后1min、3min、5min各时间点的HR、SP、DP。结果:三组气管插管条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插管条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在插管时、插管后HR均明显高于诱导后(P<0.05);C组、D组插管后3min时HR高于诱导后(P<0.05);诱导后,C组、D组的HR和SP低于A组(P<0.05);D组发生窦性心动过缓几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1mg/kg、1.5mg/kg的艾司洛尔均能有效抑制神经监测下甲状腺手术麻醉诱导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但1mg/kg的艾司洛尔为合适剂量,且血流动力学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