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资本流动的格局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但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和流出新兴市场国家,对于其发展尚不成熟的金融体系可能造成较大的冲击。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国际资本大量流出则可能给一国货币带来巨大的贬值压力,扰乱宏观经济秩序。上世纪末新兴市场国家发生的几次金融危机几乎都与国际资本流动相关。金融危机的发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国际资本流动与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关注。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以“金砖四国”为对象,研究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资本流动状况和银行体系改革进程,比较分析了不同国家的共性和个性特点,并相应地提出了国际资本流动下维护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的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以及文章的基本观点,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在对国际资本流动、银行体系稳定性和新兴市场等主要概念解析的基础上,再对国际资本流动理论、银行体系稳定性相关理论和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中发现了国内外学者在两者之间关系研究上存在的不同观点。第三部分为理论分析,主要从两个层面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于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途径:其一,国际资本流动通过银行资产负债表直接影响其稳定性;其二,国际资本流动通过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对银行体系产生间接影响。第四部分为比较分析,在“金砖四国”资本项目开放和银行体系改革的历程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金砖四国”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结构的差异,并以巴西和俄罗斯金融危机作为案例描述了国际资本流动与银行危机的关系。第五部分为实证分析,通过构建IBSS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选择不同形式的国际资本流动和部分宏观经济变量作为解释变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得出国际资本流动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国别差异。第六部分为结论与建议,在总结本文的主要结论后,从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方面提出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合理有效的资本管制机制和多项政策有效配合。从推进银行体系改革方面提出了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存款保险制度以及加强银行业的监管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