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女传》模式类型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e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汉时期的刘向是第一位为女性立传之人,其所撰《列女传》初次奠定了女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为后代史书《列女传》的诞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后世研究古代女性的学者也有了可信的有据可查的资料。本文试图从模式类型角度研究刘向的《列女传》,论述其与后代史书《列女传》的异同,并分析出列女变形的原因,以便发掘更广阔的研究空间。千百年来人们对《列女传》的研究从未间断过,研究也是越来越细致,那么从模式类型角度切入研究《列女传》,应该算是旧思路、新角度。论文开头部分为绪论,主要分析了《列女传》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论文主体包括两个部分,是在导论指导下进一步展开的。第一部分主要研究《列女传》中女性的使命。在这一部分中,本文将其中的女性划分为两种模式,七种类型。拒绝召唤的女性等来的是死亡和历代的唾弃;接受召唤的女性被赐予智慧和贤淑等特性,在按照社会吩咐行事的过程中,跨越各种阈限,遵从男子的要求,最终进入重生领域,获得应有的地位,赢得后世的赞扬和膜拜。第二部分论述的是列女的变形。在这一章节中,首先,就后代主要史书中的女性传记和刘向《列女传》做一比较。在初期《列女传》中,尚有两种模式存在,到了正史之中,却只剩下一种模式;在我们所知的第一本女性传记中,还存在七种类型的女子,而到最后的《清史稿·列女传》中就只有“贞女烈妇”这一种类型了;其次,分析列女为何会发生变形。列女的变形既和时代背景有一定关系,同时,也和当时女性自身的变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德才兼备变成贞洁烈女,女性的这一颠覆性的变化反映出了宗法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女性的活动空间也越来越狭窄。
其他文献
<正>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以快速老化骨质疏松小鼠SAMP6及正常小鼠SAMR1为模型,采用WesternBlot等方法,观察SAMP6对照组、SAMP6针刺组、SAMP6非穴位刺激组和
研究了端羧基聚酯树脂、固化剂、助剂的种类及用量对透明粉末涂料的外观(流平性、透明度)和性能(抗冲击性能、硬度、附着力、耐腐蚀性能、耐候性能)的影响,最终制备出了一种
以糯米淀粉为实验材料,探索冻融预处理对低温酸水解纳米小体的产出率及其形态、粒度和结晶结构等的影响。结果显示,冻融预处理淀粉在4℃下硫酸水解6 d后的纳米小体得率达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