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幽默感是指儿童在感知、理解、欣赏滑稽可笑等幽默刺激以及在使用和创造幽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目前,国外幼儿幽默感研究的成果较为丰富,国内研究缺乏。研究证明,幽默感具有多方面的发展价值,对儿童认知发展、创造性、人格、社会交往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幽默感可以通过后天培养。游戏是儿童最基本的生活方式,游戏性体验包括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胜任感、生理快感和幽默感五个方面,本研究关注幼儿幽默感即尊重幼儿的快乐情感,关注幼儿的游戏性体验。可以说,培养幼儿幽默感是符合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理念的基本发展方向,不仅有助于发展儿童的健全人格,同时也有助于为游戏教学问题提供新的研究切入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进和引领我国教育培养理念转变方向的重要意义。本研究为质性研究,主要采用自然观察法收集学龄前儿童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幽默表现资料,通过编码整理以分析其幽默表现的基本特点,并挖掘教师在幼儿幽默表现中的影响,进而提出有助于幼儿幽默感发展的教育促进建议。研究的具体步骤为:首先,根据文献综述分析并界定出幼儿幽默表现的概念定义和操作性定义,主要包括失谐性、假想能力、玩笑的游戏状态、有意识和愉悦表现五个判断指标。其次,在实际观察中,先以“愉悦表现”为重点,其余四个标准相结合的方式初步判断该行为是否为幽默表现。然后,在观察笔记中详细分析每天的记录,此时以其余四个标准为重点分析,进一步筛选。最后,对已筛选的幽默表现进行编码,提炼出幼儿幽默表现的不同特点,并对教师在幼儿幽默表现中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教育领域的发展建议。研究结果为:第一,幼儿幽默表现的基本特点包括内部特点和外部特点。内部特点包括幽默表现的失谐性、贬抑性和禁忌性;外部特点包括幽默表现的传播性、应对性和发展与复合性。第二,教师在幼儿幽默表现中既有积极影响,也存在严峻问题。鉴于幽默感的重要发展价值与后天培养的可行性等因素,研究提出需要在教育领域中坚持多领域渗透、多种方式培养和促进多层次发展的幽默感培养,从而尽可能地为幼儿幽默感的发展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