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初,国际方面就已经制定有关宪章开始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近几年随着社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传统村落上。福建土堡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逐渐引起相关学界的关注。大田县作为福建土堡的主要集中区域,其建筑类型的多样性和历史悠久性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目前对于土堡保护和发展的相关研究还不多,土堡的保存现状也令人十分堪忧,因此,本文尝试以大田县土堡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实地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了解大田土堡现状,以AHP法(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土堡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挖掘其文化内涵和价值,以期为土堡保护和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本文在阅读相关文献基础上,了解了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和国内外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为指导,明确了论文研究的方向和重点。首先,通过文献法查阅了古书、古籍和各姓氏族谱,分析土堡的历史缘起和发展现状,了解到大田县是福建土堡最为集中的区域,现存数量最多,形态种类最具代表性,对土堡的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土楼进行异同比较。其次,采用访谈法、问卷法和实地调查法,走访了大田县13个乡镇共82座土堡,发现大田土堡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少、保护形式过于单一、管理资金筹备不足、村民保护意识薄弱、规划管理措施亟待加强等问题。接着,剖析大田县土堡文化价值,结合土堡现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大田土堡保护与发展评价体系,并选取安良堡和芳联堡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两座土堡保护现状总体良好,适合开发,但在保护管理规划和机制方面还有待加强。最后,针对上文提到的存在问题,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从政策、政府、企业和居民等方面对大田县土堡保护与发展提出对策,主要包括:加强管理力度,完善相关措施和制度;进行保护现状评价,选择合适的保护方式;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保护意识;拓宽融资渠道,确保土堡管理资金来源,以改善大田土堡保护和发展现状,进而传承土堡历史文化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