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主义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也越来越关注。中国经历了几次课程改革,也有了相当不错的成果。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课程的改革归根结底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大量教学无效和低效的行为,这不仅浪费了老师的时间和精力,也挫伤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研究从生态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有效教学。本论文在结构上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思路与方法并对相关概念作了界定。第二部分,提出了构建基于生态主义视域下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基于生态主义视域下有效教学的理论重新构建。基于生态主义下的有效教学应该是在和谐生态课堂下,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果促进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全面的、可持续的进步与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要实施的教学活动。基于生态主义视域下的有效教学与传统的有效教学相比,具有生命性、整体性、开放性、协变共生性、动态平衡性、还有高效性等鲜明的特征。基于生态主义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和谐生态课堂;目的是促进课堂生态主体的全面发展;途径是合规律的、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艺术活动。换句话说就是要有“全人格”发展的教学目标;整合、全面、和谐的教学内容;民主、平等、互动对话的师生关系;协调平衡的教学方式;和谐共生的教学环境;促进发展的教学评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师生观念,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重新定位,设计和谐整合的教学内容,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采用协调平衡的教学方式。
其他文献
明代是翰林院充分发展且基本定型的关键时期,庶吉士教育制度建立标志着翰林院储才养望教育功能明朗化、制度化。虽翰林院设置初衷在于以备顾问、资政议政,但是随着翰林院成为
研究目的:信息时代保证信息接递的准确、提高信息接递的效率、拓展信息接递的效果,是涉及个人与社会生活正常、健康、高效运转的关键问题。信息以或同时或继时的方式相互影响
实践教学环节是独立学院能够屹立于高等学校之林的重要筹码,其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关系着独立学院能否保持长久的发展和进步,而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则是实践教学的
学位
在教师专业发展持续受到高度关注的背景下,教师教育的价值在注重学科研究开放性的高等教育学体系中得到了日益提升,出现了由教师培训向教师学习的转向。当前的教师学习研究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