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味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IR干预PCOS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en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味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模型大鼠生殖内分泌、糖代谢、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1日龄SPF级雌性SD大鼠,共7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Z组)15只和造模组63只。使用来曲唑联合高脂饮食进行PCOS-IR大鼠模型构建。成功造模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组)、盐酸二甲双胍组(X组)、中药大剂量组(A组)、中药中剂量组(B组)、中药小剂量组(C组),根据组别分别予以相应药物灌胃2周,M组、Z组灌胃同等体积量的生理盐水。治疗结束后次日,血糖仪测大鼠尾间血血糖(Glucose,Glu);应用直肠压迫法收集大鼠粪便,采用16S rRNA技术来检测大鼠的肠道菌群;腹腔麻醉,腹主动脉抽取动脉血,ELISA 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ogen,E2)、睾酮(Testosterone,T)、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并计算 LH/FSH、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取大鼠左侧的卵巢组织,HE染色,观察卵巢的病理学改变。结果:1.大鼠一般情况:与Z组相比,M组大鼠体重极明显升高(P<0.001),卵巢脏器系数极显著降低(P<0.001);与M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体重显著下降(P<0.05),卵巢脏器系数显著升高(P<0.05)。各组卵巢重量无明显变化(P>0.05)。2.卵巢形态学:Z组可见多级卵泡及成熟卵泡,颗粒细胞整齐排列、且多层分布,卵巢内较多黄体;M组视野下仅见不规则且为空泡状的扩张卵泡,颗粒细胞层减少,无黄体,未观察到成熟卵泡;各治疗组较M组相比,卵泡颗粒细胞层增多,黄体数目增多,A组镜下可见成熟卵泡。3.生殖内分泌:与Z组相比,M组T、FSH、LH、LH/FSH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2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M组相比,X组T水平下降(P<0.05),E2水平明显升高(P<0.01);A组T水平有下降趋势(P>0.05);B组、C组两组E2水平明显升高,LH/FSH水平下降,有统计学意义。4.糖代谢:与Z组相比,M组Glu及HOMA-I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INS水平有升高趋势(P>0.05)。与M组相比,X组Glu、HOMA-IR有下降趋势(P>0.05);A组HOMA-IR水平下降(P<0.05),Glu及FINS水平有降低趋势(P>0.05);B组FINS及HOMA-IR有下降趋势(P>0.05)。5.炎症因子:与Z组相比,M组LPS水平明显升高(P<0.001),TNF-α有升高趋势(P>0.05)。与 M 组相比,X 组 LPS 升高(P<0.05);A 组 LPS、TNF-α水平下降(P<0.05);B组TNF-α、IL-6水平下降(P<0.05);C组各炎症因子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6.肠道菌群结果:(1)α多样性分析:与Z组相比,M组sobs指数升高(P<0.05),chao指数、ace指数及Shannon指数有升高趋势(P>0.05),表明M组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升高。与M组相比,各治疗组sobs指数、ace指数明显下降,尤以A组下降最明显(P<0.001);X组、A组及C组chao指数、Shannon指数明显下降,B组chao指数及Shannon指数有下降趋势(P>0.05),表明治疗后各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下降。(2)β多样性分析示Z组与M组之间距离最远,表明两组间菌群群落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性;M组与其他治疗组有明显的差距,表明治疗组与M组菌群群落构成存在差异,且与A组差异性最大;各治疗组间距离较近,表明各治疗组之间群落构成存在相似性。(3)物种组成分析:门水平方面,M组Verrucomicrobia(疣微菌门)相对丰富度下降(P<0.05),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相对丰富度有升高趋势(P>0.05);与M组相比,各治疗组Verrucomicrobia(疣微菌门)相对丰富度有升高趋势(P>0.05),X组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相对丰富度下降(P<0.05),A组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相对丰富度有下降趋势(P>0.05)。属水平方面,与Z组相比,M组Akkermansia菌属及Allobaculum菌属相对丰富度下降(P<0.05),Romboutsia 菌属、norank_f_Muribaculaceae 菌属、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相对丰富度有升高趋势(P>0.05)。与M组相比,各治疗组Akkermansia菌属相对丰富度有升高趋势,Romboutsia菌属相对丰富度有降低趋势(P>0.05);各治疗组Allobaculum菌属相对丰富度存在不同程度地升高,其中C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orank_f_Muribaculaceae菌属相对丰富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X组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中药治疗组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相对丰富度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相关性分析:对主要的菌属及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kkermansia 菌属与 weight、FINS、HOMA-IR、Glu、LPS、IL-6 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 LH/FSH 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1.PCOS-IR模型大鼠中存在菌群失调的情况,菌群失调可以导致炎症反应发生。2.半夏泻心汤加味可以改善PCOS-IR大鼠模型的生殖内分泌、糖代谢紊乱情况,促进卵泡发育;调整肠道菌群,改善炎症状态是其发挥作用的途径之一。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缺血性心脏病一直是全球范围内引起致残的最主要原因和致死的首位原因。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造成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典型表现之一就是心律失常。因此,寻找一种预防改善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具有重要价值。针刺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发挥着积极的意义。临床研究证实,对于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针刺能够达到改善的效果;同时,针刺能够明显的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基础研究也表明,针
本论文结合当今人们的饮食习惯和养生需求,运用中医学传统研究方法,在整理金元时期食疗相关著作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总结归纳、分析比较、分类对比的理论研究方法,对金元时期食疗理论进行系统研究。本论文从食疗的概念开始,对历代食疗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总结金元以前食疗理论特点的基础上对金元时期食疗理论进行研究。通过对影响金元时期食疗理论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因素分析,研究其发展的时代背景。本研究所选取的研
目的:通过观察小细胞肺癌(SCLC,Small-Cell Lung Cancer)患者的症状、舌脉、西医治疗、临床分期等情况,归纳SCLC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并分析与之相关因素的关系,为SCLC患者在证候规范化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和/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引。方法:按照病例纳入标准,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制定《小细胞肺癌临床证候观察表》,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
研究背景经络学说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学的临床实践,经络的客观存在与生物学内涵的研究是中医科研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上世纪中叶以来,国内外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观察到了经络的一系列生物物理特性,为经络的客观存在提供了证据。经络是难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因此经络的可视化研究是现代经络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目前缺乏安全便捷可从体表直接观察的可视化技术,寻找新的可视化技术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真真正正的
炎症因子主要是由单核/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参与炎症或级联反应,包括IL-1β、1L-6、IL-8、TNF-α等。这些细胞因子参与机体多种疾病的炎症、感染和免疫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可引起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全身炎症级联反应综合征等。尤其在新冠肺炎中,这些炎症因子引起的细胞因子级联风暴因致死率高被人们广泛认知。然而,炎症反应是由多因子多靶点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级联网络,炎症调节网络是
目的2020年,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癌症,在新增癌症病例中占11.7%,对女性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威胁。虽然随着检查手段和治疗手段的进步,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当前的化疗等治疗手段仍有不足之处,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往往产生不良影响。大麻二酚是桑科植物大麻的非精神类活性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细胞周期阻滞、抗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调节肿瘤微环境、与化疗药物具有协同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Herb induces liver injury,HILI),即发生肝损伤的原因与中草药有关,具体是指中药或天然药物及制剂导致的直接或间接肝脏损害。常常是导致中草药相关制剂研发失败、上市后被撤市或限制使用的重要原因,也是诱发肝脏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1],我国以中草药或其制剂引起的肝损伤受到广泛关注[2],因此正确认识中药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十分重要。痔血胶囊的药物组成包括白鲜皮和苦
目的: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评价中药口服制剂治疗成年人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英文检索以“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rbal medicine”、“TCM”及functional constipation”为关键词,使用逻辑运算符“AND”和“OR”链接,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文检索以“中医药
研究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是全球第3位常见癌症死亡原因。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疾病,而不完全型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及异型增生(dysplasia,Dys)被定义为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
老年性膝骨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通常来说有多种治疗方法,针刺治疗便是其中之一。疼痛和步态异常是其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如何客观评价针刺对老年性膝骨关节病患者步态改善的疗效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常规的VAS疼痛评分和JOA膝骨关节病治疗效果评分等主观评价方法外,本研究还引入搭载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步态采集仪,采集人体行走时三个方向的加速度信号,设计步频和步态稳定性算法并计算得到步频和步态稳定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