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CTV记录频道近年来推出一系列具有中国符号的记录片,旨在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舌尖上的中国》就是其中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节目。在本土纪录片外传过程中,字幕犹如一张张推销中国文化的名片,也是纪录片与外国观众交流主要的语言载体之一,它能否在外国观众这个大环境中“生存”,就要看它能否与这个大环境相适应。本文将维索尔伦顺应论与《舌尖上的中国》英译实例相结合,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四个维度研究其中影响翻译过程的因素,诸如社会语境、语言、观众心理期待等,采取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讨论以下问题:(1)在中译英过程中,译者需要在哪些层面做出顺应?(2)《舌尖上的中国》英文版在哪些层面做出了顺应?(3)为达到预期交际目的,译者在纪录片英译过程中需要遵从哪些翻译原则?顺应论的四大分析维度构建出一个统一且连贯的语用学视角,因而能够更加系统地分析纪录片字幕翻译这一复杂的文化交际行为。在具体研究中,对于语境关系顺应这一层面,重点讨论在翻译过程中如何顺应交际语境中的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目标观众的心理世界;语言结构顺应主要分析译者怎样在词汇、句法和篇章这些语言层面进行灵活选择;动态顺应侧重阐述如何顺应随时间变化的语境;意识程度侧重探讨译者对翻译目的和观众反映的关照和相对应的语言选择策略。通过研究得出:在本土纪录片字幕英译过程中,译者需遵从语言简洁,句式简明,达意精确,画外音得体,因时制宜,声画同步互补,迎合受众心理期待这八大翻译原则来顺应目的语观众的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为中国文化的正确、高效传播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