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论文通过煎煮、代谢、体外细胞模型初步筛选了具有上调胆固醇逆转运作用的柴胡药对。通过研究柴胡药对在煎煮过程中柴胡皂苷变化规律,从化学的角度阐释经方中柴胡药对的配伍科学性;通过研究代谢过程中柴胡药对的柴胡皂苷变化规律和代谢产物的差异,筛查柴胡药对代谢前后产物对胆固醇逆转运的影响,为柴胡药对功效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1.选取柴胡大黄、柴胡白芍、柴胡桂枝、柴胡黄芩、柴胡牡蛎五组不同柴胡药对的不同配伍比例作为研究对象,建立相应的特征图谱,进行提取工艺的稳定性考察试验,确定提取工艺。对柴胡单煎、柴胡大黄、柴胡白芍、柴胡桂枝、柴胡黄芩、柴胡牡蛎不同比例配伍的水煎液进行柴胡皂苷a、d、b1、b2含量测定,比较单煎液与合煎液中四种皂苷的含量差异。2.选取配伍煎煮含量差异最显著的药对配伍,通过体外培养肠道菌,采用HPLC-DAD定量分析柴胡皂苷类成分在代谢过程中的不同成分的变化,并采用LC-MS定性分析代谢物的化学成分。3.采用HepG2摄取DiI-HDL细胞模型观察柴胡及其药对的代谢前后产物对HepG2细胞摄取HDL的影响。成果:1.煎煮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与柴胡单煎组相比,柴胡大黄药对1:1和2:1配伍组柴胡皂苷a含量下降而柴胡皂苷d、b1、b2含量有所升高:柴胡白芍药对1:1和8:3配伍组仅柴胡皂苷a的含量升高,其余的柴胡皂苷含量下降;柴胡桂枝1:1配伍组中柴胡皂苷a及b2含量低于柴胡单煎,柴胡皂苷d和b1含量高于柴胡单煎,8:3配伍组各种柴胡皂苷含量提高;柴胡黄芩1:1和8:3配伍组各皂苷含量均提高;柴胡牡蛎1:1配伍组仅柴胡皂苷a、d含量升高,8:3配伍组各种柴胡皂苷含量均提高。2.代谢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柴胡皂苷a变化不明显;柴胡皂苷d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再增加趋势;柴胡皂苷b1呈增加趋势后出现减少趋势;柴胡皂苷b2呈下降趋势并在12小时后降至0;柴胡中的黄酮类成分对柴胡皂苷的代谢影响不大。柴胡黄芩药对组的柴胡皂苷a有显著增加的趋势,柴胡皂苷d、b2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趋势,柴胡皂苷b1变化不大。柴胡牡蛎药对组的柴胡皂苷a变化不大,柴胡皂苷d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柴胡皂苷b1虽然也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但浮动不大,柴胡皂苷b2呈下降趋势但并未降至0。3. LC-MS定性分析柴胡皂苷,检出7个原型:分别为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柴胡皂苷b1、柴胡皂苷b2、4”-O-乙酰柴胡皂苷d、柴胡皂苷f、柴胡皂苷i以及t=38.6的C48H78017;5个代谢产物,分别是前柴胡苷元F、D、A、G以及t=19.9的C36H5808。代谢产物仅在柴胡24h组和柴胡牡蛎组24h中检出。4.柴胡单煎、柴胡牡蛎药对在代谢前后都对肝细胞摄取HDL的能力有上调作用,且柴胡牡蛎配伍的影响最显著。柴胡黄芩配伍在代谢前对肝细胞摄取HDL的能力有上调作用,而在代谢后则出现抑制作用。结论:当柴胡与其他药进行配伍,有利于柴胡皂苷的煎出,而且出自《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的配伍比例往往比没有出处的配伍比例更有利于柴胡皂苷的煎出,说明经方配伍更具有科学性。柴胡中的黄酮类成分不影响柴胡皂苷的代谢;柴胡和柴胡牡蛎药对的代谢主要是水解和转化;柴胡黄芩药对的代谢主要为转化。经过代谢后,柴胡的毒性降低,摄取HDL能力更强;柴胡牡蛎配伍代谢前后产物对HepG2摄取HDL的上调作用极强,而柴胡黄芩配伍代谢后产物会抑制HepG2摄取HDL。代谢前后产物的药效差异可能与代谢类型不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