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WSSV后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生长及免疫调控机理初步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yjs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已经成为我国主要养殖品种。本实验主要探讨了感染WSSV后罗氏沼虾及南美白对虾生长及免疫调控机理。首先在免疫方面,本实验初步研究了罗氏沼虾感染不同浓度WSSV 45天后,体内3种Toll样受体基因及免疫相关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南美白对虾感染WSSV病毒14天后,体内相关免疫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在生长方面本实验初步揭示了罗氏沼虾感染不同浓度WSSV 45天后,3种生长相关基因在肝胰腺中的表达情况及南美白对虾感染WSSV 14天后,3种生长相关基因在肝胰腺中的表达情况。三方面研究结果如下:(1)罗氏沼虾感染不同浓度WSSV后3种Toll样受体基因及相关免疫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首先通过RT-PCR检测养殖45d后,各试验组虾3种Toll样受体基因在鳃和血淋巴中的表达情况。试验结果发现WSSV的感染浓度会影响罗氏沼虾3种Toll样受体基因在鳃和血淋巴中的表达情况。随着感染WSSV浓度的增加,罗氏沼虾3种Toll样受体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量会上升。在第五组(1x103copy/ul)中3种Toll基因表达量均达到最大值。从第6组开始,感染WSSV浓度的上升会抑制三种Toll样受体基因的表达量。从不同感染组在不同养殖时间的死亡率上看,随着感染浓度的增加,养殖时间的推迟,罗氏沼虾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当养殖到45d后第八组死亡率达到了70%是对照组的2.8倍。其次本实验中得到pro PO及PO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趋势同3种Toll基因相似。结果表明,罗氏沼虾的三种Toll基因均可以参加WSSV感染的免疫应答,在本试验第5组(1x103copy/ul)前,3种Toll样受体基因的表达量会随着感染WSSV的浓度增加而增加,在第5组浓度时达到最大值,但是感染WSSV浓度的进一步上升会抑制3种Toll样受体基因的表达。(2)罗氏沼虾感染不同浓度WSSV后组织蛋白酶L、几丁质酶、胰凝乳蛋白酶基因在肝胰腺中的表达情况本实验发现养殖45d后,罗氏沼虾的组织蛋白酶L、几丁质酶和胰凝乳蛋白酶基因在肝胰腺中表达情况出现随着感染WSSV浓度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其中第五组(1x103copy/ul)3种基因出现了最低值,表明罗氏沼虾在这个感染浓度下3种基因的表达量受到强烈抑制。从表中不同养殖阶段相对增重率和相对生长率可以看出,随着感染WSSV浓度的增加和养殖时间的延长,罗氏沼虾出现生长缓慢现象。(3)感染WSSV 14天后南美白对虾组织蛋白酶L、几丁质酶和胰凝乳蛋白酶基因及相关免疫基因在肝胰腺中的表达情况本试验表示了南美白对虾在感染WSSV(1×103 copy/ul)14d后,相关免疫基因及生长基因分别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感染WSSV 14天后,南美白对虾的鳃和血淋巴中pro PO及PO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3个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存活个体可以通过提高并维持自身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来维持自身的免疫正常。
其他文献
在传统经济鱼类资源衰退、广大群众对水产品需求增加的情况下,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营养价值丰富的头足类受到了重视,对头足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广泛。东海和黄海是我
滩头雅罗鱼(Tribolodon brandti)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三块鱼属,是鲤科鱼类中目前已知的唯一溯河洄游进行生殖产卵的鱼类。本研究以滩头雅罗鱼为研究对象,运用组织学、生物
在水产养殖中,饲料营养水平与投喂策略是影响鱼类生长性能和健康状态的两个关键因素。近年来,因塘租、人工等养殖成本持续攀升,各养殖品种的饲料价格和市场价格波动难测,养殖
南极磷虾(Ephuausia superba Dana,下以磷虾)在南极海洋浮游生物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主要分布于南极大西洋扇区。该物种由于其数量大,丰富的营养价值及作为其它海洋生物
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日益衰退,国际上对管理和养护渔业资源日益重视,规范渔业捕捞已经成为管理和养护渔业资源的重要工作,IUU捕捞是破坏渔业资源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IUU捕捞的盛行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占据水产养殖重要的地位,同时因斑节对虾所具有的较高的产量和良好的质量,个体大、生长快、肉质鲜美和营养丰富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斑节对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