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继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预测并进而减少SAP患者继发胰腺感染的发生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144例明确诊断为SAP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时间)、病因、既往史、入院后并发症、实验室资料、影像学资料、临床评分、治疗措施、疾病转归等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胰腺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通过软件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构成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用Shapiro-Wilk法检验正态性,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识别独立危险因素,并计算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针对筛选出的连续性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约登指数最大时变量的数值为截断值。P值小于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SAP患者144例,感染组55例(38.2%),非感染组89例(61.8%),胰腺感染的发病率为38.2%;共死亡24例,总体死亡率为16.7%,其中感染组死亡14例,死亡率为25.5%,非感染组死亡10例,死亡率为11.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P=0.000)、肺部感染(P=0.016)、持续性多器官功能衰竭(P=0.015)、肠功能障碍时间>7天(P=0.029)、腹腔内压力(IAP)>15mmHg(P=0.005)、血细胞比容(HCT)(P=0.02)、C反应蛋白(CRP)(P=0.02)、降钙素原(PCT)(P=0.004)、乳酸脱氢酶(LDH)(P=0.012)、腹部CT可见坏死(P=0.005)、腹部CT可见出血(P=0.015)、腹腔引流>7天(P=0.033)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白蛋白(ALB)(P=0.024)、禁食时间≤3天(P=0.029)感染组低于非感染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3)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是否继发胰腺感染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T(OR=1.108,P=0.006)、CRP(OR=1.006,P=0.021)、PCT(OR=1.017,P=0.019)、ALB(OR=0.917,P=0.017)、脓毒症(OR=10.085,P=0.002)、IAP>15mmHg(OR=2.922,P=0.014)六个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是SAP继发胰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4)将有统计学意义的连续性变量HCT、CRP、PCT、ALB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结果显示:HCT的AUC值为0.647,截断值为44.75%,敏感性为56.4%,特异性为67.4%,约登指数为0.238;CRP的AUC值为0.650,截断值为236.59 mg/L,敏感性为49.1%,特异性为82%,约登指数为0.311;PCT的AUC值为0.643,截断值为5.77ng/ml,敏感性为54.5%,特异性为70.8%,约登指数为0.253;ALB的AUC值为0.606,截断值为28.55 g/L,敏感性为54.5%,特异性为65.2%,约登指数为0.197;上述指标联合诊断的AUC值为0.754,敏感度为58.2%,特异度为84.3%,约登指数:0.425。(5)SAP继发胰腺感染常见病原菌:本研究感染组共检出病原菌5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共28株,占56%;革兰阳性菌共17株,占34%;真菌共5株,占10%。其中发病4周内共检出病原菌1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共13株,革兰阳性菌共2株,真菌共1株;发病4周后共检出病原菌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共15株,革兰阳性菌共15株,真菌共4株。结论:(1)本研究认为HCT、CRP、PCT、ALB、脓毒症、IAP>15mmHg六个变量是SAP继发胰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HCT、CRP、PCT、脓毒症、IAP>15mmHg与继发胰腺感染呈正相关,ALB与继发胰腺感染呈负相关,是保护性因素;在SAP患者住院期间监测上述指标变化并及时纠正有助于预防SAP继发胰腺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2)HCT、CRP、PCT、ALB联合预测胰腺感染的准确性较高,优于单因素预测。(3)胰腺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真菌感染多发生在病程后期(>4周),临床经验性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结合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