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应是一个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教材适应状况指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和课程标准等因素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本研究以甘肃省会宁县H中学和临夏回族自治州L中学为个案,采用内容分析、问卷、访谈、课堂观察、实物收集等方法,了解北师版和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材的适应状况,同时分析了影响教材适应过程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如下:1.北师版数学教材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的运用提供了可能,在设计上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考虑,在内容上紧密联系当代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但教师认为教材内容结构比较混乱,不利于教学中数学知识的系统讲授。2.人教版数学教材继承了旧人教版教材知识点全面的优点,体系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并且逐渐克服了以往教材内容“繁、偏、旧”的弊端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但在内容和习题难度上未能较好地照顾到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同时教材中的“提示”内容过多。3.两种版本教材都非常注重数学思想及其方法在教材内容中的渗透,这非常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教材在内容方面虽然有取材于城市生活的例子,但并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4.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随着教材的变革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教材所承载的先进理念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现实。教材适应的交互作用过程实际上成了教材自身单独的变化过程。5.教师个人的专业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是影响教材适应过程的重要因素。教师实际上是通过自学和上课来渐渐地适应新教材的。教材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决:一是改变课堂教与学的方式,让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符合新教材的要求。具体包括创建一个支持教师在课堂上贯彻新课改理念的大环境;培养更专业的教育行政领导层;为教师个人的专业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二是从长远来看,要在国家层面上倡导教育实证研究,提供大量的关于改善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的研究成果,把教育改革建立在数据和事实的基础上。三是开发一个教材适应状况的动态反馈系统,建立起教材编写者和教材使用者之间的长期联系,随时收集信息以完善教材。四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习方式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