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权确股不确地”乡村社区的制度治理比较研究——以广东南海白沙桥社区和谭边社区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作出了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并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探索中,党中央逐渐认识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制度起着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和要义就是要使制度治理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乡村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构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推进乡村社区治理现代化,也是说我国乡村社区应该站在新的时代高度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创新,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并以其为指引,以制度治理为核心和要义,在现代化背景中推进乡村社区制度治理体系完善,提升乡村社区制度治理能力,是当前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本文选定广东南海区的乡村社区进行研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南海区的土地产权制度结构形式是“确权确股不确地”,“确权确股不确地”乡村社区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度与市场经济制度融合,让农民作为土地股份合作制成员享受股权分红,是乡村社区制度治理的典型地区,具有理论与实证的研究价值。另一方面是南海区在完善土地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围绕“确权确股不确地”联系股权分配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社区管理制度进行系统改革和创新,“活化了土地”,发展了经济,顺应了多数农民的意愿,形成了有特色的“南海模式”。“南海模式”下的土地股份合作制基于“生不增,死不减”的政策目标,主张股权“长久不变”。不过,在实际运作中白沙桥社区和谭边社区分别实行“生增,死减”和“生增,死不减”制度,可见在南海“确权确股不确地”乡村社区,其制度治理的现实情形与政策目标之间存有距离,而且乡村社区之间也并非简单的同质化治理,或者说各乡村社区的制度治理之间也存在差异性。本文选择南海区白沙桥社区和谭边社区作为比较研究对象,比较相同的发展环境和土地产权制度下这两个乡村社区制度治理的共性和个性,也可以显示本选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特价值。用制度治理及其比较的独特视角来探讨“确权确股不确地”乡村社区治理问题,具有一定创新性。
其他文献
摘 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指向文化意识培养的英语本土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整合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设计文化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技能;创设文化交流情境,增强学生的文化情感。   关键词:文化意识;本土化教学;传统文化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文化意識体现英语学科
期刊
摘 要:思维可视化工具以视觉表征的形式呈现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師可以依据学习内容,将思维可视化工具应用到导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思维过程和学习成果可视化,将知识变成训练学生有效思考能力的载体,发展思维品质与核心素养,实现从“知识灌输”到“能力发展”的转变。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工具;导学;思维品质  一、关于导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期刊
摘 要:随着译林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的全面使用,主题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已日渐凸显。江苏省苏州中学英语教研组在新教材使用的背景下,对主题阅读教学进行实践探索。充分结合课堂教师“前导”教学模式和课后学生“尾随”自主学习模式,教研组探索形成了GPA主题阅读生长三层级模型,促进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教材;主题阅读教学  一、实践背景  2020年9月,译林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
期刊
摘 要:近五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题考查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表达真实思想的能力。基于命题理念的研究,教师可以从教材话题相关的语言材料拓展、写作技能的分步落实、写作功能的关注三个方面来完善英语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命题理念;书面表达;读写结合;素材  考试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试题命制理念的改变,其目的是推动课堂教学的改变[1]。书面表达是通过文字交流信息和表
期刊
當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着目标设定单一、活动设置机械、问题设计浅层等问题,所以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帮助学生揭示文本背后的智慧意义、文化意义和价值意义,不断提升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显得十分重要。本期“专题研究”聚焦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几篇论文分别就深度阅读的实施路径、实施策略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等展开论述。
期刊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学生在必修阶段的“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1500词(必修课程阶段不少于4.5万词)”,在选择性必修阶段的“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2500词(选择性必修阶段不少于10万词)”。这从一个侧面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然而,在现阶段常态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常常没有“富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课外阅读材料的课堂教学做得如何,就几乎
期刊
摘 要:语音能力是学生英语学习力的基础。在初一英语语音教学中,教师可运用观察、发现、归纳等逻辑性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感悟语音规则,建构音形义关联的概念,可通过评价等批评性思维形成学生语音自我概念,可运用创新性思维巩固学生的语音能力。   关键词:语音学习;思维过程;拼读能力;语音特征  语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刘道义老师曾指出,学生感到说英语困难的第一个原因是语音困难[
期刊
摘 要: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可以从解读读者、解读背景知识、解读标题和配图、解读篇章结构、解读语言、解读语句或语段、解读作者、解读情感态度价值观、解读阅读策略、解读文本的留白等10个角度展开。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文本解读  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英语核心素养中的重要途径。笔者作为教研员,近三年来对基于文本解读的初中英语阅
期刊
摘 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时,应找准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点,并采用如下几种教学策略:以“文学要素”为“文体支架”,铺设思维的底层框架;以“思维导图”为“图表支架”,使思维可视化;与文本发生“多重对话”,培养学生的审辩性思维。   关键词:英语文学阅读;课外阅读;阅读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碎片化知识教学,课堂效率不高;学生不愿不敢开口说
期刊
为了了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做了哪些修订,进一步明确教师应该如何在备课阶段研读语篇、如何在课堂上落实《课标》理念、如何进行课堂评价,笔者研读了梅德明教授和王蔷教授主编的《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一书。该书选取了一线教师最为关心的七个方面问题,并用生动的案例进行阐释,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做了深入浅出的指导。  该书各章节编排的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