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房屋征收与补偿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实证考察和分析研究,借用经济学上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反思当下违法违规征收与补偿行为背后的利益性因素,并结合政府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及该领域行政问责的特殊性,归纳总结了我国当下该领域行政问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化建构路径。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房屋征收与补偿行政问责相关理论问题的阐述。本文以房屋征收与补偿领域的行政问责为研究对象,在阅读相关学者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行政问责的构成要素,对行政问责的内涵与基本概念做了界定。此外,关于行政问责的研究早已有之,本文选择以房屋征收领域为研究视角,主要是考虑到该领域行政问责的特殊性。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我国当下房屋征收与补偿领域行政问责实践的现状的考察,结合实践,分析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可能面临的实施困境,并从文本和实践的角度对当下我国房屋征收与补偿领域行政问责的现状作了阐述。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当下房屋征收与补偿领域行政问责实践存在的问题,如相关法律规范的缺失,及问责的机制及程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际上,因房屋征收与补偿而引发的行政问责在实践中并不鲜见,但却并未形成一种常态化的机制,违法违规征收与补偿行为能否引发行政问责,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媒体的关注程度和公众的舆论压力呈正比的,所谓的问责实为一种压力应急型问责,即政府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而选择的对公众作出的一种暂时性的“交待”,这种随意性的“交待”对被征收人和被问责的对象都是不公平的。因此,制度化的行政问责尤为必要。第四部分:主要是对我国房屋征收与补偿领域行政问责制度化建构路径的思考。首先需要解决的是问责的法律依据的问题,建议国家层面逐步展开行政问责的立法工作,使问责有法可依。其次,对于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中的责任划分,问责的情形,问责的主体、对象、程序等问责的相关法律机制都需要作出一个明确的规定。此外,还需完善问责的相关配套制度,以使问责能够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