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为基础的内镜黏膜下切除技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2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技术治疗的155例上消化道SM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71例,女性84例,年龄20-79岁,平均(52.8±10.7)岁。肿瘤位于食管38例,贲门24例,胃底28例,胃体42例,胃窦23例。起源于黏膜肌层7例,黏膜下层30例,固有肌层118例。151例(97.4%)内镜下切除成功,切除瘤体最长直径5-100mm,平均(22.8±14.9)min,操作时间20-171min,平均(65.8±26.5)min。143例(94.7%)达到完整切除标准,完整切除率与SMT大小明显相关(<20mm100.0%,≥20且<30mm98.0%,≥30mmm81.1%),其中,肿瘤最长直径≥30mm组的完整切除率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5)。术中出血均≤100ml,均经内镜下电凝、APC、金属止血夹止血成功;术后延迟性出血2例(1.3%),1例经口服去甲肾上腺素、血凝酶止血成功,1例经内镜下电凝止血成功;术中穿孔11例(7.3%),术后延迟性穿孔5例(3.3%),其中2例发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转外科行急诊剖腹探查+穿孔修补术,纵隔气肿3例,皮下气肿5例,液气胸1例,气胸1例,气腹10例,食道纵隔瘘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住院时间3-16天,平均(6.8±2.5)天。术后病理示:平滑肌瘤43例,胃肠道间质瘤41例,病理类型不明确的梭形细胞肿瘤21例,异位胰腺13例,脂肪瘤13例,血管瘤4例,血管脂肪瘤2例,神经内分泌瘤5例,神经鞘瘤4例,炎性纤维性息肉2例,化脓性肉芽肿性炎、黏膜腺体异位伴潴留囊肿形成、肌纤维母细胞来源肿瘤各1例。120例(79.5%)参加随访,随访时间1-24月,平均(8.4±6.8)月,参加随访者手术创面均愈合良好,无消化道狭窄和病变残留、复发病例。结论以ESD为基础的内镜黏膜下切除技术治疗上消化道SMT安全且近期疗效确切,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