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sin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胆管癌细胞自噬的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hu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胆管癌统指起源于胆管系统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按解剖部位可以分为肝内胆管癌、肝外胆管癌。胆管癌的发生率约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3%,其发生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增加。胆管癌的恶性程度高,病情隐匿,诊断困难,确诊时患者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癌症的中晚期。目前,胆管癌最有效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但由于胆管癌的生物学特性,发现时往往已经失去了手术最佳时机,仅有三分之一的胆管癌患者能接受手术治疗。对于无法接受手术或者术后复发的胆管癌患者,通常使用联合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然而胆管癌具有高度促结缔组织增生能力,其肿瘤微环境异常丰富,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限制了化疗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自噬对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复发以及耐药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其中包括胆管癌。目前已有许多针对胆管癌中自噬的研究,但自噬在胆管癌中的作用机制仍存在许多争议,根据研究切入点的不同,其作用结果也不尽相同。目的:研究Irisin(鸢尾素)作用于胆管癌细胞(Hucct-1),观察Hucct-1细胞活性以及自噬水平的变化,同时,研究了自噬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探讨Irisin对胆管癌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青岛市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的胆管癌标本37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胆管癌标本中Irisin的差异表达;用Irisin处理胆管癌细胞(Hucct-1),运用CCK-8法检测Irisin对Hucct-1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用于检测Irisin对Hucct-1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丹磺酰尸胺(monodansylcadaverin,MDC)染色法检测细胞自噬水平的变化;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以及自噬相关通道PI3K/Akt/mTOR中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risin低表达患者标本占51.4%(19/37),中度表达患者标本占35.1%(13/37),高表达患者标本占13.5%(5/37),表明Irisin在胆管癌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研究Irisin对胆管癌的作用有重要意义。CCK-8实验结果显示,Irisin会对Hucct-1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作用效果与Irisin剂量相关。细胞划痕实验显示,Irisin处理组细胞愈合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45±4)%,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Irisin处理组侵袭细胞个数为(82±5)明显少于对照组侵袭细胞个数为(146±8),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MDC染色结果显示,Irisin处理组细胞有着更高的自噬活性。Western-blot实验结果显示,Irisin处理过后,自噬相关蛋白LC3B提高,进一步表明自噬水平提高,自噬相关通路PI3K/Akt/mTOR中Akt和mTOR蛋白水平降低,表明Irisin对该途径有负调控作用。  结论:Irisin能够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自噬来抑制胆管癌Hucct-1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其他文献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重要的调控基因表达的大小约19-24个碱基的单链小分子非编码RNA,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它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细菌、病毒等多种生物体内。研究揭示miRNA
摘 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儿童玩具枪,包括木夹,木夹的开合端设有孔,孔中穿过一根木棍,木棍位于孔左边和右边的两段中较长的一段为发射段,较短的一段为连接段,发射段下方设有木块,木块与发射段通过上下固定皮筋固定在一起,木块与木夹通过左右固定皮筋固定在一起,发射段距离孔最远的一端系有发射皮筋,发射皮筋具有一个自由端,木夹的开合端夹着一个带有凹口的木片,发射皮筋的自由端嵌在木片的凹口中,当木夹开合端松开,发